波士顿咨询:绿色建筑有望释放近13万亿元市场机遇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见习记者 | 田鹤琪2024-08-26 16:03

“在推动整个建筑价值链实现绿色转型过程中,中国将扮演一个全球领袖的角色。目前,在全球十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六七成份额,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地位。”

8月23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在《打造绿色建筑业价值链:中国经验和全球思考》媒体分享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联合发布报告《打造绿色建筑业价值链:中国经验和全球思考》(下称《报告》)中文版,介绍了推动全球建筑行业转型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路线图。

当前,全球3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地球上有34%的物种正在遭受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栖息地丧失问题。鉴于快速城市化,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数十年,上述《报告》呼吁在建造、运营和报废处理等环节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全面综合的策略,推动全球建筑行业价值链的绿色转型。

《报告》明确了绿色建筑全面愿景的四大特征:零碳排放,通过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全生命周期排放;自然受益,有效融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改善建筑的环境绩效。

高韧性,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抵御极端天气和气候波动的能力;包容和人文关怀,改善建筑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促进社区发展和确保人人共享建筑。

《报告》还提出了建筑行业整个价值链上的11个战略性转型举措。包括:绿色能源供应,建筑材料回收利用,传统建筑材料脱碳,空调系统升级,综合能源管理,建筑保温升级,改用新型绿色建材(如生物材料等),多功能设施、开放社区服务等,自循环资源能耗系统,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围绕零碳排放、自然受益、高韧性及包容和人文关怀的设计优化。

图片来源:《打造绿色建筑业价值链:中国经验和全球思考》报告

《报告》称,最新研究显示,这11项举措若能同时发挥作用,能帮助建筑行业实现80%以上的减碳潜力,并释放1.8万亿美元(约12.82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机会。

周园在会上表示,建筑行业初创企业在绿色建筑价值链转型中面临巨大机遇。要实现这一1.8万亿美元的市场目标,企业需要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传统的建筑材料组合,而是包括建筑能源管理、建材的环保使用以及建筑隔热等创新技术。

“这为建筑企业提供了从传统砖石结构向组合式产品和综合服务转型的广阔空间,从而实现价值的大幅提升。初创企业应积极拥抱这一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市场对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需求。”她说。

周园向界面新闻表示,上述11项举措是从众多举措中优选出来的,它们在提高效率方面表现出色,并且目前的成本是可接受的。如果对这11项举措进行排序,从对碳排放的影响来看,建筑绿色能源供应位居榜首,对碳排放有高达15%的减少效果。

周园同时指出,无论是建筑光伏还是新能源的利用,或是能源管理,都应成为优先考虑的事项。因此,不同的业主和政府部门在选择时应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这些举措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二是它们的成本效益。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卢峰则补充称,“设计优化也至关重要,因为它在项目初期就决定了未来数十年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近年来,范围三排放已成为全球净零排放之旅中最艰巨的挑战。

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界定,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量包括公司价值链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含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与燃料和能源相关的活动、上游运输和配送以及员工通勤和商旅出差等环节。

据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显示,在高度复杂的全球价值链中,范围三上游排放占企业排放的比例可以高达70%。仅八条这样的供应链就占据了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

周园指出,在建筑行业,当我们讨论全价值链时,各个环节相互之间都可能成为范围三的排放源。建筑企业或开发商自身的直接碳排放(范围一和范围二)相对有限,大部分的碳排放集中在范围三,即上下游产业链的排放。在这一价值链中,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成为最大的减碳难点。

目前,尽管一些领先的开发商已经开始致力于绿色建筑的建设,但在绿色材料的可获取性方面,例如绿色水泥、绿色钢铁和绿色木结构的供应仍然不足。因此,“推动绿色建材的转型并与下游产业进行有效配合至关重要。”周园建议。

此外,她还表示,建筑运营中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建筑实体的多样性,尤其是对老旧建筑的改造。这些改造工作包括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使用热泵技术等,是实现绿色运营的具体而现实的问题。

“以北京为例,由于新建筑数量有限,大部分建筑为老旧建筑,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实现绿色升级,包括采用新能源和加强综合能源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克服客服关键挑战、推动价值链协同减碳,《报告》指出必须采取面向价值链多个环节和参与者开展赋能行动。

具体来看,包括:建立未来绿色建筑的全球共识标准和计量方法;打造全球标杆项目以加强价值链各方协调;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推动初创社区和价值链龙头合力创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周园认为,无论是智能建筑还是绿色建筑,中国企业都应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的优势在于政府的支持和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为领先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然而,这种机遇可能不会持续太久,预计有大约五年的窗口期。

她提出,企业不仅要强调规模和成本优势,还应强调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性,以及满足不同国家需求的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必须把握的机会。

当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报告》显示,包括广州太古汇的绿色能源供应,通过每年约30兆瓦时的场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及超过30吉瓦时的场内可再生能源采购,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万科星城的传统建筑材料脱碳,通过研发使用低碳瓷砖胶等新型材料,可比传统产品降低25%-75%的碳排放。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