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份额过半之后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王金玉2024-08-22 12:10

数据显示,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4万辆和9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7月的国内零售渗透率突破50%大关,达到51.1%,较去年同期的36.1%提升15个百分点,这是新能源汽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单月销量超过传统燃油车。

值得注意的是,过半的市场份额之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势头放缓,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也面临重大调整。专家分析指出,下半年,要加快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继续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汽车市场。

继续提振消费信心

加快以旧换新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消费风潮,尤其在‘油电同价’‘电比油低’之后,市场驱动下,越来越多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尤其是新能源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下调新能源汽车的终端售价,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一种新消费潮流,这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消费市场仍旧疲软,消费信心明显不足。腾讯公司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收入减少或不变的受访者占比为50.5%,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减少相对明显,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7.0,低于2019年6.3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位于荣枯线以下,同时消费意愿也不高。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为68.3%,比2019年低1.8个百分点;人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倾向不增加或减少消费支出的受访者占比达到76.6%。今年前5个月,居民储蓄增加7.1万亿元,定期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占比较2019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家庭财富缩水、心理账户降低等因素叠加,使得消费信心不足。7月,汽车国内销量179.3万辆,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10.1%;1~7月,汽车国内销量1304.8万辆,同比下降0.3%。

陈士华提出,政策层面,各项政策的综合优惠力度不小,但由于经济总体尚处于复苏状态,整体消费信心不足,也因此影响了汽车消费。以以旧换新政策为例,这是一项鼓励换购的政策,而车辆换购对于消费者而言往往并不迫切,尤其是在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延缓车辆换购时间,这就使得政策效果尚不明晰。同时,虽然以旧换新等政策已经出台了一段时间,但政策的落地实施需要一定周期,尤其是涉及到地方的申请流程、实施细则等,很多地方落地实施往往会有很长时间的迟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表示,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在下半年会有所显现。今年,中央和地方联动安排160亿元报废更新补贴,可满足约190万辆车辆的报废更新需求,将对下半年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金额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大幅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缩短补贴发放时间,将推动以旧换新政策更好发挥刺激汽车消费的作用。

王青提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在提速,燃油车则遇冷,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给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带来风险,也容易形成地方经济新一轮分化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政策调整,打通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资源整合通道,实现二者协同互促发展,这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先发优势、供应链配套优势、市场创新规划优势意义重大。”王青判断,今年汽车销量将增长5%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长将维持在3%左右。

纯电增速持续放缓

份额或被插混反超

数据显示,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下同)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0.7%,远高于纯电动车2.6%的增速,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结构中,纯电动车占比53%、插混车34%、增程式车13%,相比去年同期的68%、25%、8%,插混车型占比大幅提升。虽然纯电动车仍占据半数以上,但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插混车很快会后来居上,成为新能源车销量的绝对主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认为,中国车企创新性发展插混技术,实现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的技术突破,丰富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线路,取得了中国插混占世界插混市场78%份额的突破性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2024年,我国插混汽车将贡献1/3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关于插混车型的发展,业内外争论从未停止过,但随着补贴退出,新能源汽车完全转化至市场化发展模式之后,插混这种“可油可电”、“无里程焦虑”之忧的技术路线更受消费者欢迎,其在销售端的竞争优势正不断显现。就价格来看,同款车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要比纯电款车型便宜0.5万~1万元左右,有些车型的增程式版本售价则更低。尤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续驶里程轻松突破1000公里,甚至向2000公里迈进之后,普遍500~600公里的续驶里程纯电动车更加“不受待见”,插电式混动汽车在消费市场自然更受欢迎。

车企的大力推动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一大助力。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消费市场的打开,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市场推广的阵营,同一款新能源汽车,车企往往会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个版本,除蔚来等少数车企,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大力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化。车型的极大丰富叠加终端售价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份额。

更为关键的是技术的进步,企业不断增加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研发投入,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插电式混合动力已经非“过渡技术”,而是车企提升车辆综合能耗水平的重要途经。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传统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驾乘体验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完全不输纯电动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纯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其发展虽然受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冲击,但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升和成本下降,以及快充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其市场化发展进一步提速。在未来的市场进程中,哪种技术路线能最终胜出,还有待市场检验。

高端赛道白热化

30万元配置20万元价格

数据显示,1~7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267.1万辆,同比增长9%。高端品牌在当前疲软的乘用车消费市场中一直扮演着提振消费的作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新品牌的加入,这一市场虽然充满生机,但也呈现出白热化竞争的态势。

消费升级是近两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主要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出行需求。王青表示,商品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不断降低,而服务消费需求和占比不断提高;消费趋向个性化、绿色化、体验化,市场不断细分和快速迭代,从产品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从规模经济转为小众经济,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都将变革,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特征。而汽车领域的消费升级,也较好地诠释了这两大特征。

具体来看,1~7月,在新能源乘用车中,A级和B级车是市场主力,尤其是B级车的销量达到了183万辆,与A级车(185.3万辆)基本持平;D级车的涨幅最高,这充分说明目前高端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旺盛。

正是看到了高端市场的这种需求,自主品牌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突破。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凭借在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在新能源高端市场抢得先机,在与BBA等传统高端品牌的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坦言,蔚来的竞争对手就是BBA(奔驰、宝马、奥迪),很多蔚来车主原先都是BBA的用户,蔚来的车型平均售价突破了40万元。如今,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已经形成规模。几乎所有自主品牌车企都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并且大多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绩。可以说,自主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形成气候,整体上拥有了一定竞争力。

不容忽视的是,销量占比不断提升的高端市场,为更多的企业、品牌提供了发展机会,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这一赛道也将越来越拥挤,隐隐陷入红海状态。首先是来自价格端的压力。在近两年的“价格战”中,高端品牌也未能幸免,“30万元的配置20万元的价格”,让高端品牌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虽然在当前的“价格战”中,BBA为代表的传统高端品牌率先“退圈”,但大多高端品牌仍深陷其中,苦苦挣扎。即使已经官宣退出“价格战”的BBA也无法完全独善其身,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抢夺市场。其他高端品牌,如“蔚小理”们,也不得不放低姿态,采取更多利惠消费者的措施,提升销量。

经营状况不乐观

合资品牌面临更大危机

“得新能源者得天下。”几年前,汽车圈的这一判断,如今成了现实。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完成电动化转型的车企如今都面临惨淡的经营状况,有些合资企业甚至已经被淘汰出局。

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4万辆,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8%。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低正是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同期渗透率高达73.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3%。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的不断提升,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仍以传统燃油车为销售主力的合资品牌普遍日子不好过,销量下滑、削减在华产能、裁员停产、破产清算……不断有合资企业被爆出各类经营问题。

要想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有竞争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摆在这些合资品牌面前的“华山一条路”。于是,合资品牌也开始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转型。其中有企业通过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的自主品牌加强合作等方式,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以期能扭转颓势,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有竞争力。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芦勇透露,未来上汽集团的下车体平台、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都将会对外合作,外供对象会有一些合资品牌。按照计划,上汽将向德系车企输出DMH超级混动技术。在普通混合动力方面独步天下的丰田汽车也在酝酿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而合作伙伴很可能是中国品牌车企。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