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2024年半年报披露逐渐进入尾声。对于一家上市银行来说,对公业务有多重要?一组关键指标的变化,可以给出直观答案。
近日,平安银行公布的半年度数据显示,该行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4%,增速远大于全行贷款增速的0.2%。在零售贷款负增长的情况下,整体的资产投放由对公拉动;对公存款余额较年初稳步增长3.7%,且存款平均付息率同比下降2个基点至2.12%,负债成本进一步优化。
可以看到,在零售业务主动调速降档的当下,对公业务作为平安银行净利的主引擎,“撑起来了”。
框定三大方向发力
对公实现恢复性增长
“去年,我给大家报告时说,可能对公需要顶一下,给零售的调整创造一定时间和空间。这一年中,我觉得对公(包括资金业务)起到了非常大的掩护、替代作用。”对于上半年对公业务给予全行的支撑作用,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如是评价。
在平安银行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该行相关高管总结时也表示,平安银行对公业务正从此前的疲弱,发展到目前的恢复性增长。据了解,平安银行“对公做精”的具体实施路径,是框定行业、客户和产品三个方向持续发力。
在行业层面,据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介绍,该行上半年对公贷款主要投放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等四大基础行业。针对这四大行业的贷款上半年合计新发放2005.40亿元,同比增长42.1%。同时,新兴行业增势迅猛,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贷款上半年合计新发放金额为1061.42亿元,同比大增47.1%。
平安银行副行长杨志群称,基于效益与安全性并重,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主要投向战略客户和重点区域的优质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对公贷款投放的大幅增长,并没有以牺牲资产质量、放宽风险尺度来实现。数据显示,该行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仅有0.66%,较上年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低于个人贷款不良率的同期升幅0.05%。
在客户层面,平安银行还针对战略客群和小微客群重点发力。
针对战略客户,平安银行按照名单制管理,围绕政府、央国企、平台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跨境等重点客群,引导分行做深做透本地主流客群和特色客群;针对小微客户,则依托供应链和产业链、商圈、平台等批量获客,不断丰富客群画像并打造特色货架。
截至今年6月末,平安银行对公客户数为80.27万户,较上年年末增加4.87万户,增幅6.5%。杨志群透露,目前平安银行已经构建了对公客户分层体系,且近几年重点加强“有贷户”的提升,“今年有贷户较年初提升了大概15.5%,夯实了资产投放客户的基础”。
在产品层面,平安银行重点围绕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和投资银行等四大特色产品深耕。杨志群称,平安银行加大了中长期贷款投放的力度,比如,项目贷款、国家要求支持的设备更新贷款、银团并购等。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年末增长15.9%,高于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增幅15.7个百分点。借此,平安银行不仅实现了贷款规模的增长,还实现了业务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初步路径已绘就
“二次腾飞”未来可期
冀光恒坦言:“在对公贷款方面,平安银行为了上量,价格不是很划算。如果对公贷款增量拐点、对公贷款不良拐点都出现之后,我们的对公贷款就会有‘二次腾飞’。”
在平安银行管理层所规划的下一步“做精”方法论中,对公的“二次腾飞”已有初步路径。
“从年初开始,我们开会讨论,如何做好资产投放、资产摆布,如何前瞻性地做好资产计划,这对全行发展的意义至关重要。”杨志群表示,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公业务,平安银行将在三方面持续发力:
首先,是行业层面。在原先的优势领域,包括批发零售、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行业稳住基本盘;同时,针对制造业加大投放力度。鉴于目前在制造业的投放和同行相比尚存差距,下一步平安银行将把水平提升到行业平均值及以上。
其次,是产品层面。平安银行将针对优势产品进一步发力,包括提升跨境、供应链金融、并购、“两圈一链”产品的渗透力度,提升客户的收益率。
最后,是客户层面。总行将跟分行形成合力,把重点客户做深做透、把“有贷户”继续做起来;同时,将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科创企业、普惠金融包括战略客户等全力做好。此外,也尽可能地把小微企业客群做广做深。
率先调整组织架构
改革红利正逐渐释放
杨志群说,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发展较好,享受了“改革红利”。
“改革后,我们的组织架构更加扁平、便利、高效,对分行的资源倾斜更多了,授权更大了,分行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原来,二级分行可能以零售为主,现在对公也覆盖了。”杨志群称,分行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起来的话,平安银行的产能也会慢慢得到释放,这仅仅是个开始,下一步对公资产投放还会做得更好。
“如果零售能缓一口气、对公继续顶上来、资金业务能有营收,那么我们将来调整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营收结构、风险策略,实现利润的增长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冀光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