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分享真营销 正推高全社会信任成本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唐维2024-08-20 06:59

唐维.jpg

唐维

在一条讲中老年人补钙重要性的短视频下方,一个高赞的留言说道:“博主说得太对了,我爸爸一直坚持补钙,现在80多岁了还能跑能跳。”当有网友好奇询问补钙的具体品牌时,这位高赞留言的网友分享了一个知名的钙品牌。随后,评论区里陆续有几位网友表示,这个牌子的钙确实很好,身边的中老年亲戚都在服用。

如果经常逛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的网友,相信对这样的评论并不陌生。相比于商家的自卖自夸,来自于素人网友的真实分享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各大UGC平台随手一翻,各类“过来人”的现身说法比比皆是,价格、效果、注意事项等内容应有尽有,这种乐于分享、信息共享、网友互动的“种草”文化,是UGC平台发展壮大的比较优势。

然而,这些看似真诚的分享,部分却被有心商家利用,成为其营销网络的隐蔽一环。他们通过制造虚假评论,并借助“刷赞”手段使其位居评论前列,以此吸引广大网友的注意。这其中,一种典型的形式是“我方”广告。例如,某些公司会鼓励员工开设多个账号,日常发布生活内容以塑造真实个人形象。当公司需要推广产品时,这些账号便按照预设的角色进行互动,数名用户在评论区有问有答,装作不经意地为公司产品“种草”,一些不知其中门道的“小白”,可能就看不出是广告了。

还有一类是“友商”。我们在评论区里,经常看到很多“唱反调”的言论,这里面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真实表达,但也不乏带有特殊任务的“友商”,他们或是在竞争对手的评论区发表看似中立的评论,但实际上却巧妙地提及或推荐自己的品牌或产品。或是在评论中提出一些负面的观点,如夸大竞争对手产品的缺点,质疑产品的质量、服务态度等,从而引导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兴趣。

这种评论区假分享真营销的造假行为,可能在圈子内部已经不是秘密,一些针对互联网营销的课程中,甚至将依靠虚假评论而取得成功的公司或品牌树为典范,向学员们传授经验。消费者的每一步行为都被深入剖析,所有能促进成交转化的策略都已被悉心研究。但是,越来越多的套路,正逐渐侵蚀着社会的基本信任,进而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

以前我们说无图无真相,后面有图也未必是真相,因为图片可能是PS(经过图像处理软件修改图片)的。过去我们提醒不要相信聊天记录的转账请求,要打电话核实,后面发现打了电话还是可能被骗,因为声音可以合成。如果再加上视频,应该就可信了?未必,现在视频也同样可以被伪造。社会的信任成本,就这样一步步被推高。大家的不信任层层累积,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高得吓人,因为不再相信任何人,这种临界值一旦到来,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造假行为的泛滥,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其低廉的违法成本与诱人的利益回报。平台方,要更加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社会责任放在“流量”与“利益”之前。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多措并举,不仅要加大治理、惩处的力度,更要探索从源头上建立起防范机制。

当然,消费公众信任骗取私利,从来都不只是个法律问题。一部分人污染网络环境、伤害社会信任度,是时候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了。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