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间,长春高新(000661.SZ)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在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仍维持了正增长,实现66.39亿元的收入。受地产公司结算增加成本、金赛药业转型调整管理架构等原因影响,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实现17.20亿元。
业绩表现虽不亮眼,但纵观公司半年报,仍不难发现可圈可点之处。金赛药业自市场环境变化后,全力推动企业的多元转型,以研发创新驱动新一轮发展,时至今日已见成效;百克生物则依托大单品带状疱疹疫苗上市放量,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54%,mRNA领域的探索也在同步推进。
研发投入进一步增长,创新驱动多元转型
2024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1.52亿元,在集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保持了收入的稳定,儿科核心业务板块销售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以及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大力推广功不可没。
以生长激素为业绩基石,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近年来正坚定不移地向妇儿健康领域延伸,儿童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殖为核心的女性健康全方位管理正逐步成为产品管线的核心。伴随战略调整,推动多元转型,金赛药业2023年也已新设儿科综合、女性健康、成人内分泌、皮科医美、肿瘤五大BU,虽短期内推高了长春高新的管理费用率,但从长期而言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且从8.31%的管理费用率水平来看,目前长春高新管理费用率在行业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研发层面,半年报数据披露,上半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10.18%,其中研发费用8.87亿元,同比增长26.16%,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3.36%。
公司半年报指出,随着促卵泡激素水剂、国内首个获批的新一代皮下注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等新产品陆续获批,用于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美适亚、用于儿童抽动障碍的金数稳等新产品陆续上市,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拓宽,覆盖妇儿健康的产品矩阵正加速成型,多元转型初显成效。
在研产品方面,据披露,长效生长激素特纳氏(Turner)综合征适应症及特发性矮小(ISS)适应症已进入NDA受理阶段,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金纳单抗、用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以及用于辅助生殖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也都已进入NDA受理阶段,多款创新药产品即将上市,或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支撑。同时,金赛药业已有6条管线进入Ⅲ期临床阶段,5条管线进入Ⅱ期临床,研发储备丰厚。
此外,出海方面上半年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围绕海外业务,金赛药业正不断扩大出口现有产品品类,拓展海外商业及学术活动,努力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同时,针对创新项目,公司也正通过国际专业会议路演,寻找潜在的国际大型药企的合作机会。据披露,上半年公司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工作,国外地区实现销售收入8523.80万元,同比增长267.78%,出海举措也已见到成果。
坚定创新驱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突破,正是金赛药业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破局之举,随着产品矩阵的完善,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公司或将重拾业绩增长的驱动力。
带状疱疹持续放量,mRNA前沿探索稳步进行
而同为长春高新旗下的生物医药板块的核心子公司,百克生物虽体量较小,但近1年以来凭借带状疱疹疫苗的放量,也为公司业绩表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据了解,带状疱疹疫苗是由百克生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打破了国内带状疱疹预防产品由进口疫苗垄断的局面,为公众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4年上半年,百克生物实现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3.54%。销售层面的创新值得一提,据披露,随着带状疱疹疫苗上市,百克生物产品已覆盖儿童疫苗及成人疫苗,公司针对不同产品特点及适用人群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有序推动各品种营销推广工作。在巩固现有品种市场地位的同时,百克生物围绕疫苗产品定位及特点,进一步在不同层面持续加大宣教工作力度。尤其是围绕数字化营销工作,新增数字化门诊500余家,并实现了对带状疱疹疫苗与鼻喷流感疫苗的覆盖。
与金赛药业类似,对研发创新的忠实,同样是百克生物的企业经营理念。百克生物半年报指出,公司正积极推进各在研项目进展,聚焦创新性疫苗、单克隆抗体等优势产品,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据披露,上半年百克生物研发投入8552.9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已高达13.83%,旗下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液体制剂)已进入NDA受理阶段,狂犬单抗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并于7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同时,面对带状疱疹疫苗日渐激烈的竞争格局,百克生物也在新技术研发层面积极寻求突破,尤其是围绕mRNA疫苗,百克生物已与传信生物合作,搭建起mRNA疫苗技术平台,正有效推进多种mRNA疫苗的研发和布局,促进公司技术及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燕云)
校对: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