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重磅文件密集发布,政策催化带动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受益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周春媚2024-08-14 17:26

进入8月以来,能源领域密集出台发布了多项重磅政策文件,围绕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8月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今明两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8月6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将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围绕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升,明确四方面重点任务。

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的背后,是在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全球背景下,新能源装机持续高增,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给传统电力系统带来全新挑战,增强电网的绿电消纳能力已迫在眉睫,电网建设和升级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记者近日采访时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重磅文件的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将在政策的催化下受益,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细分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电网进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其中煤电11.7亿千瓦,风电与太阳能合计达11.8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

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康重庆认为,高比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与新型电力负荷的大量涌入,不断改变电力系统运行边界与运营模式,持续挑战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安全保供和供需平衡难度持续增大,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需求愈发显著。

“近年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虚拟电厂聚合调控等技术发展迅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和清洁消纳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康重庆表示,但受极端气候频发、新型电力负荷随机性凸显、应用场景日渐多元、运营复杂性愈发显现等因素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在需求侧协同能力方面仍然存在需求侧资源的开发程度不足、虚拟电厂的调控技术不足、适应新型主体的市场运营体系不足等问题。

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使得我国电网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既给行业带来了多重挑战,但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以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自)为例,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电南自一方面在传统专业领域持续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积极响应电网发展趋势。

例如,就国电南自传统继电保护专业而言,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引入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保护难以适用,保护误动或拒动的风险升高,保护灵敏性和可靠性下降。但与此同时,电力电子设备灵活可控的特性也为继电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深入研究电力电子化电网故障特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钻研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努力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继电保护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国电南自有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催化利好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

新型电力系统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华源证券研报认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是对未来4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次总体性安排,核心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接纳新能源的能力,预计这将长期成为电力行业的投资主线。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政策的发布有望为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带来广泛利好,源网荷储多个环节均充分受益,且市场化机制的完善有望进一步推动绿电价值兑现,并在用能端加速理顺终端价格传导机制,还原用水等能源的商品属性。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称,在政策的催化下,源网荷储侧多环节系统升级改造,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将带来多方面的机会。例如在源侧,提出可重点打造新能源友好型电站,推动智算+新能源融合发展;在网侧,提出制定配电网标准,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在荷侧,提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助推响应能力高于最大用电负荷;在储侧。提出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已经开展多层次的布局。“近年来,公司在提升发电、输变电、配电和需求侧智能化水平方面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电南自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发电侧的新能源场站领域为例,国电南自持续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功率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气象预报数据精度不足、功率预测准确率偏低等问题,在数值气象预报数据精度、高精度光功率中长期发电量预测和风功率预测算法研发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光功率预测精准度有明显的提升提高;而在配网领域,针对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下传统保护的选择性和可靠性不足、供电恢复时间长的问题,国电南自开展了基于保护控制协同的主动探测式保护与自愈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实现了配电网故障的精准隔离和快速恢复,有效提升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虚拟电厂和储能等细分赛道获市场关注

记者注意到,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再提速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储能等细分赛道受到市场关注。

“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前沿的智慧能源管理技术,代表了电力系统向更高效、更灵活、更低碳方向发展的趋势。”国电南自有关负责人表示,虚拟电厂面向用户侧灵活资源聚合、电力市场、能碳管理等应用场景,着力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入市运营管理难、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电力电量平衡难和用能侧智慧能源和绿色低碳转型难等问题。

据了解,国电南自自主研制了虚拟电厂“云—管—边—端”全系列产品,形成了虚拟电厂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研发的虚拟电厂智能管控系统在华能浙江虚拟电厂进行了应用,系统接入并聚合了大量的工商业储能、充电桩等灵活资源,实现了全国首套接入实时调度虚拟电厂的应用示范,通过精准的负荷管理和资源调度,有效缓解了局部电网的供需压力。项目还在华电广东、浙江浙能、邯郸武安工业园区等全国多个地区、多种场景和多类型电力市场中试点应用,并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虚拟电厂市场化运作模式和激励机制。

除了虚拟电厂以外,作为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缓冲器,储能高度契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较大和电网支撑性电源不足的问题。据了解,国电南自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协调控制装置和储能变流器产品,推出了储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火储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用户侧储能、独立储能电站以及微电网等多种储能应用场景。在工程实践方面,国电南自许多自主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例如华电朔州热电厂混合储能辅助调频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飞轮+锂电池混合储能辅助火电调频项目,包含2MW/0.5MWh能量型飞轮储能和5MW/5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细分赛道提出指导意见和新要求,强调新能源系统友好型电站、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配电网、智能化调度系统、虚拟电厂的优化调整和能力提升。建议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投资机会。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