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球车企市值:多数跨国车企环比大跌是因为啥?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汽车市值研究组2024-08-14 12:30

2024年7月《中国汽车报》汽车市值研究组继续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月度市值变化进行全面跟踪、梳理和比较分析。并基于2023年全年的数据积累基础上,对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年度市值表现进行总结,并对2024年市值变化趋势进行预判。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详实、更客观、更多元、多维度的市值变化数据分析。

2024年7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的统计范围依然涵盖国际和国内上市的主流整车、零部件企业,以及主要新创公司和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统计在内的上市企业数量共计128家。

01

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TOP20

4成企业同、环比实现增长

根据汽车市值研究组的统计显示,2024年7月,全球车企市值整体仍处于降多增少的状态。统计范围内的企业中,有24家企业实现市值同比增长,占比近19%,57家企业市值环比增长,占比44.5%。

从7月全球汽车类上市公司市值前20的排名看,有5家企业排名与上月持平,主要仍集中在特斯拉、丰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市值头部企业。市值前20的企业中,有市值实现环比、同比增长的企业均为8家。

具体到各细分领域,7月,主要传统整车板块在市值表现上呈现强弱转换状态,既有创下去年以来新高的,也有“触底反弹”呈现缓慢回升的;国内零部件领域7月市值终于实现“久违的止跌回升”;跨国车企市值则受上半年普遍“并不十分亮眼”的财报发布影响,呈现波动下跌;新创公司领域,从环比看市值整体呈现企稳状态,但同比的状态一般,“修复”尚需时日。

02

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市值

半是海水半是火焰 苦乐不均强弱转换

7月的股市,在高温与暴雨交错的天气中走出新步伐,统计在内的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中,有的创下去年以来新高,有的触底后缓慢回升,姿态不同、走势各异。其中,市值环比上升者17家,占比近6成。另有1家持平,13家环比下滑。

7月,市值领先的比亚迪总市值达7187.34亿元,环比下降1.28%,同比下降9.23%。7月22日,比亚迪股价最高达到每股267元,创下2023年2月以来的次新高,也是今年6月17日“摸高”之后创下的今年新高。

长城汽车当月市值环比下滑6.64%,同比下降19.65%。从销量情况看,2024年1~7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650954辆,同比增长3.6%;新能源汽车销售156519辆,同比增长28.14%;海外销售239685辆,同比增长58.8%;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超过16万辆,同比增长48.64%。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维持长城汽车买入评级。主要理由包括,长城汽车7月海外销量同比提升并创新高;全球化+智能化双轨并进,智驾再开城。

6月,上汽集团市值环比增长5.92%,与上月环比下降的走势截然相反。上汽集团1~7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53.2万辆,同比增长约15%。就投资者对上汽集团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方面布局情况的询问,上汽集团回应称,早在2021年,上汽集团旗下Robotaxi项目正式在上海嘉定启动示范应用。在今年6月上旬上汽也获得2张全国首批L3级自动驾驶上路通行牌照。截至目前,上汽Robotaxi已在上海、苏州等多个区域开展示范运营,共有车辆近100辆,累计行驶里程达400万公里,订单超20万辆。后续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开展相应的商业化运营。

长安汽车7月市值1446.93亿元,超越赛力斯的1202.24亿元,重新回到本板块榜单的前4位,并实现市值环比增长8.64%。7月16日,长安汽车股价16.13元,创下今年4月以来的新高。在销量方面,长安汽车7月销量207743辆,同比增长3.4%,今年1~7月累计销量1541794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7月销量170655辆,同比增长7.3%;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7月销量135051辆,同比增长5.2%。

7月,广汽集团市值环比上涨6.46%。在产品“出海”方面,广汽集团已经初步实现整车出口与海外当地化生产“两条腿”走路,陆续在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开展KD组装生产业务,并且还在探讨更多国家的当地化生产,从“走出去”真正转为“走进去”,扎根海外市场、服务当地,打造全球车企。

北汽蓝谷市值持续增长,7月市值环比增长18.69%,相比上月高出超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0.37%。7月19日,北汽蓝谷股价达到10.61元,为2022月6月30日以来的新高。销量方面,北汽蓝谷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7月产量11653辆,本年累计产量30053辆,累计同比增长378.25%;7月销量10981辆,本年累计销量38992辆,累计同比增长1.15%。

江铃汽车市值7月出现较大增幅,环比上升47.49%,同比上涨63.62%。其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16.14%;归母净利润8.95亿元,同比增长22.77%。

商用车企方面,7月,金龙汽车市值环比增长113.47%,同比增长96.63%。其涨幅不仅领涨商用车板块,也在国内主要传统整车及经销商上市公司中首屈一指。自7月8日起,其股价一改长期徘徊不前的走势,几乎是步步高升,7月31日股价达到18.15元,创下自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7月30日,金龙汽车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4年7月8日以来,累计涨幅达137.08%,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同期行业指数涨幅及上证指数。但公司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关注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公司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概念股”的相关内容。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以需人员驾驶的普通客车为主,无人驾驶客车2023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不超过0.3%,占比极小。

当月,在商用车板块,与金龙汽车“鸿运当头”走势呈鲜明对比的,是亚星客车。近期,已经“带帽加星”的*ST亚星股价持续徘徊不前,7月31日收盘价与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同,市值保持原地踏步。近日,停牌筹划主动退市的*ST亚星发布公告披露退市进展,明确股东保护机制:拟由控股股东潍柴扬州向其他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将比*ST亚星停牌前股价5.84元/股给予一定溢价。目前,本次终止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7月,在经销商板块的8家上市公司中,市值环比为“2升6降”。其中,经销商板块的龙头股中升控股市值为268.8亿元,环比增长6.01%,同比下降55.07%。7月,中升控股公告称,截至公告日止,已有2名增持者购买合计428.7万股股份,相当于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不包括库存股份)的约0.18%。当月,中升控股还公告称,已于2024年7月19日斥资982.69万港元回购78万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为12.54-12.68港元。

当月,经销商板块市值环比涨幅最大者为广汇汽车,环比增长13.79%,同比下降64.25%。7月21日晚,广汇汽车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因其股价在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7月17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广汇汽车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自7月18日起停牌。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在听证程序结束后的15个交易日内审议是否终止上市,并要求其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做好股份挂牌转让。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与上月相比则下降了2.9个百分点。该指数高于荣枯线,表明汽车流通行业目前处于不景气状态。今年接下来的5个月,尽管全球经济依然面临挑战,但有行业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基础上,中国汽车板块也将逐步企稳,有望走出向好行情。

03

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市值

七月终回暖

7月的零部件市值终于迎来了止跌回升。统计在内的动力电池板块、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传统零部件与综合板块、发动机板块均呈现出市值环比上升趋势,轮胎板块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市值环比下跌趋势。

随着7月零部件市值的回暖,为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带来更多信心。各板块间的表现虽各有千秋,但整体向上的趋势已经显现。

在统计的动力电池板块中,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出现了市值环比的下跌,其中,亿纬锂能下跌3.83%,国轩高科下跌8.26%。此外,在7月环比市值中,欣旺达涨幅达13.25%,宁德时代上涨3.49%,孚能科技微增0.31%。

GGII根据新能源汽车交强险口径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427.9辆,同比增长41%,带动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00.6GWh,同比增长40%。其中,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装机约193.6GWh,占整个动力电池装机量的96.5%,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同比增速均超一倍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LGES进入装机量前十。

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同样表现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的加速推进,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问世不仅提升了汽车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也为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板块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零部件与综合板块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同时,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零部件与综合板块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相比之下,轮胎板块的市场表现则略显疲态。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轮胎企业的压力较大。数据显示,1-6月部分原材料均价同环比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涨幅,其中混合胶、顺丁橡胶以及促进剂涨幅最大,且同比涨幅相当,均在23%左右;其次是丁苯橡胶,同比涨幅接近17%。主要原材料的一路上扬,成为推动轮胎成本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轻量化趋势的加速推进,对轮胎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轮胎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之路。

04

国际主流汽车公司市值

财报黯然冲击股价

7月,跨国车企的日子似乎不是太好过。从股市表现来看,纳入统计范围的26家车企中,只有6家企业的市值实现了环比上涨,其他均为环比下滑,且不少企业的跌幅达到了两位数。导火索之一是不尽如人意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的密集发布。

首先看特斯拉,其7月股价出现了剧烈波动。其中,7月上旬特斯拉股价持续上涨,而7月23日盘后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255亿美元的营收高于预期,但净利润同比大跌45%、市场份额流失等让投资者忧心忡忡。对此,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疯狂“画饼”,包括2025年投产低价车、FSD年底入华、4680电池降本等,但作用似乎不太明显,特斯拉股价依然出现大跌,市值也跌落7000亿美元以下,最终勉强维持住了月度环比正增长。

作为豪华汽车制造商的梅赛德斯-奔驰赚钱也不像之前那么容易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26亿欧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为60.87亿欧元,同比下滑20%;另一代表盈利能力的数据——乘用车部门调整后的销售回报率为9.6%,同比下滑4.5个百分点。正是因此,7月26日财报发布后,梅赛德斯-奔驰股价应声下跌。

7月市值环比跌逾17%的Stellantis集团也是类似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该集团营收为850亿欧元,同比下滑14%;净利润为56.47亿欧元,同比剧降48%。财报发布后,Stellantis股价大跌,创半年来新低。对此,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声称,要“毫不犹豫”地关停不赚钱的品牌。

福特、日产等也一样。其中,受美国业务拖累,今年第二季度,日产营业利润为9.95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1286亿日元暴跌99%。福特的燃油车及商用车部门虽然比较给力,但电动汽车部门依然是 “吸金黑洞”,导致福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福特还预计,其电动汽车部门全年将亏损50亿~55亿美元。财报发布后,福特股价一度大跌18%,创下逾1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至于通用汽车,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强劲增长,但财报发布后,其股价先涨后跌,反映了市场对其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转型、中国市场表现等方面的担忧。

再看同比表现,7月四成企业市值实现了同比上涨,与前几个月相比,这一比例在下滑。例如,从今年1~5月的月度数据来看,七成以上的企业都实现了同比上涨。今年6月,实现同比上涨的企业占比为六成。而今,到了7月,只有四成。从中可以看出,今年跨国车企面临的挑战之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是过去式了。

05

部分汽车新创公司市值

环比市值企稳 同比修复尚需时日

7月,汽车新创公司市值环比有小幅回升,从短期来看,环比市值短暂企稳,同比市值还有较大差距。

在市场销售方面,几家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表现都稳中有升。7月份,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1000辆,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49.4%,这一成绩在市场平淡期尤为突出,实现了近50%的增长。理想汽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L6车型功不可没,据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型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

零跑汽车的进步亦十分显著,交付量达到22093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54.1%。在淡季市场中,许多企业的环比数据出现下滑,但零跑汽车却实现了双增长,且增幅显著。这可能预示着零跑汽车已不再属于第二梯队,而是有望在第一梯队中占据一席之地。

蔚来汽车在7月份交付了20498辆汽车,环比下降3.4%,同比增长0.2%。尽管环比销量有所回落,但依然稳定在月销2万辆以上,这已是蔚来汽车连续第三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从长期徘徊在1万辆左右到突破2万辆,并连续三个月保持,表明蔚来汽车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极氪汽车的销量同样表现不俗,7月份销量达到15655辆,环比下降22.1%,但同比增长30%。尽管环比销量有所下滑,评级机构依然给予买入评级,显示出短期波动并未影响极氪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小鹏汽车在7月份的交付量为11145辆,环比增长4.5%,同比增长1.2%。在市场平淡期能够实现双增长的企业并不多见,这反映出小鹏汽车已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只要稳固基本盘,就有机会在逆境中实现增长。

小米汽车在7月份的销量超过1万辆,总体而言,其销量与市值相匹配,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市值也保持稳定。

此外,7月份还有两家公司特别值得关注。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CID的市值环比增长30.2%,这一涨幅相当可观。数据显示,第二季度LCID生产了2110辆汽车,交付了2394辆,显示出其生产供不应求的状况。与2023年第二季度相比,LCID的生产量为2173辆,交付量仅为1404辆,产品受欢迎程度的提升以及美国投资者对LCID了解的增加,是其市值显著上涨的主要原因。

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在7月份的市值环比上涨37.07%,同比上涨150.21%,这一表现反映出企业基本面及市场环境的全面改善。

附2024年7月完整榜单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