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退役运动员如何走进真实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李娜2024-08-12 10:32

自媒体飞速发展

更多塔尖之外的普通运动员主动走到了人前

也拥有了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十多年来,杨扬发起的“冠军基金”一直坚持给运动员做退役转型培训课,她自己也曾在孕期给他们上课。坐在讲台下的“学生”常常和杨扬一起寻找一个答案,“我是谁?”

杨扬是中国冬奥会首金得主。2002年,美国盐湖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她以44秒187的成绩摘得金牌,创造了零的突破。在23年的竞技生涯里,杨扬斩获无数桂冠,她是中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手握59个世界冠军。

杨扬在2006年退役,逐渐度过困惑期,找到人生方向后,在2011年发起了一个名为“冠军基金”的公益组织,目的是帮运动员做好职业和人生规划。随后的十多年,杨扬的目标越来越明晰,“让塔腰和塔基运动员的价值也不被忽视”——在公共视野中,被注目的通常只是“金字塔尖”的运动员。

退役后,杨扬做过各种尝试:在国际组织当志愿者,创立公益组织,创办滑冰学校,在短视频里科普冰雪运动知识。她带着那双和她一起征战的冰刀出现在短视频里,传递专业的声音,探索体育的更多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表达,也为运动员群体们起了一个头:主动走到聚光灯下,带动更多人走近体育、爱上运动。

“我是谁”

杨扬是“冠军基金”的第一个培训老师。

她当时正在国际奥委会担任委员,发现国际奥委会有一个名为“ACP-Athlete Career Program”的培训项目,把它引进了中国。这个项目意在帮助退役运动员认知自我和做职业规划——简言之,当运动员退役,对竞技目标的追逐划上句号,这个项目帮他们重新发现自己,激发梦想,做好职业规划,再度出发。

只有运动员知道,这个句号意味着什么。2002年,获得冬奥会金牌后,在从比赛场地回奥运村的路上,杨扬心里浮现了一股失落感,“从小到大的目标就这么实现了,不知道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即使登上过塔尖,来到人生转向的路口,杨扬同样感觉茫然。

“不只中国运动员,全世界的运动员在退役后都有困惑期。”杨扬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平均退役年龄是28岁——对于普通人,这个年龄正是职业上升期。运动员从小封闭训练,缺少对社会的深度认知,而过了这条年龄线后,被推向不熟悉的生活,恐惧大于好奇,“尤其是非塔尖的运动员,他们更需要被看见、鼓励和托举”。

对这些困惑和迷茫感同身受,杨扬想为运动员做点事儿,同时,也帮自己去寻找“我是谁”。

她把这个课程做了本土化的改变。第一堂课,杨扬展示了很多赛场照片,画中人包括讲台下的运动员。她问他们,在运动场上收获了什么能力,“团队协作”“抗压”……回答比想象中踊跃。

杨扬当时正怀着孕,挺着大肚子站在讲台上,对运动员们说,“我们不是从零出发,这十年、二十年不是白练的。除了体育技能,我们还磨练了很多能力和素质,它们是可迁移的”。

在课堂上,杨扬真诚地敞开,向运动员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退役后,她一直沿着体育的方向前进,但一直没在传统眼光里的“正道”上走。很多人以为,她应该去国家队当教练或者去体育总局——对她来说,这将会是一条非常顺遂的道路。

杨扬跳出了这个舒适圈。她做了很多尝试,去大学读了几年书,活跃在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创办为运动员服务的公益组织,还从零开始创办滑冰学校——其中有许多琐细又繁重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甚至认为她太理想化了。杨扬却分享了自己收到的一封邮件,那是一个朋友在她2006年退役时发来的,用英文写着,“欢迎来到真实世界”。那一年,杨扬31岁,她想让自己在人生的新赛道做更多尝试。

“短道速滑是一项永远在观察的运动。”退役后,杨扬开始了对自己和真实世界的观察。课堂上,她和运动员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不要设限,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会更坦然面对“第二次人生”。

回答那些“不知道”

后来,再解释为什么时,杨扬喜欢列举在运动员沙龙上听到的真实声音。这是“冠军基金”的例行活动,运动员们团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

两年前,一档深度人物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来到沙龙上。事实证明,这是高效接近采访主题的好办法——运动员们多是爽直的性格,有一说一。两个小时的沙龙里,他们袒露退役后的迷茫,困惑和遭遇的挫折。

一位上海的游泳运动员,1997年退役,进了一家航空公司,国企。她说,去了一家公司后,她被所有人看不起,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碰到做错事,人家就说,你是运动员,很正常”。

另一个运动员的发言也掷地有声。她问道,“当运动员时目标很清晰,冠军、冠军、冠军,那个就是更好的自己。退役后,那个‘冠军、冠军、冠军’和‘更好的自己’在哪里,怎么去找到?”

情绪很真实,信息很密集。这面小小的窗户提供了生动的细节,解释杨扬为什么对这项帮助退役运动员的事业如此投入。

后来,那位游泳运动员还去节目的评论区里留言,“我那个年头退役下来真的特别艰难,1997年,社会对运动员还存在不少偏见和误解……幸好自己从未放弃,努力改变,才有了今天的我”。很多网友给她点了赞。

她的经历颇有代表性。这十多年,在不同的沙龙中,“冠军基金”秘书长孙小峰看到了退役运动员在不同年代的职业发展路径。

上世纪90年代,运动员退役后多有政策性分配,进入体制内工作,当工作与体育专长不一致时,不免承受偏见。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普通的退役运动员开始自主择业,走向市场的大潮。2014年,全民体育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体育产业飞速发展,运动员们敏锐地感觉到外面的机会,很兴奋,又畏手畏脚,“害怕外面是汪洋大海,有巨浪滔天”。

在沙龙上,退役运动员口中出现的高频词是“不知道”:“想学习,但不知道怎么学”“想创业,但不知道从哪方面下手”“想拍短视频,但不知道怎么入门”。

“冠军基金所做的,是回答他们的‘不知道’ ,陪伴运动员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扬说,帮运动员们认知自我,找到职业发展方向,激发梦想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帮他们做规划,构想五年、十年后的目标,以此倒推,从当下要做的起步。

一个帆船运动员的案例让她印象深刻,这位运动员在退役后去了一家造船公司,发现自己很想做青少年帆船推广。他跟老板说了想法,老板让他写个方案。他不会,来“冠军基金”求助,志愿者库里一位体育产业的专家手把手教他。“这个运动员聪明又刻苦,学了两次就上手了。对他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次能力的成长。”杨扬回忆。

退役后,杨扬自己也受惠于学习,不断收获和运动员时不一样的能力。在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八年任期里,杨扬认真参与各式议题的讨论,“诚惶诚恐地学习”,在所有委员里出勤率最高。“一路都在成长,在收获,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地方。”

在杨扬看来,另一个关键则是给运动员机会,让他们也能做更多的尝试。因此,“冠军基金”和很多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帮运动员寻找兴趣的方向。

真的迈出步后,运动员们发现,外面的世界未必是惊涛骇浪。改变也在一点点发生。

更好的自己在哪里?

在国企上了20年班后,那位上海游泳队的退役运动员在2016年辞去了“铁饭碗” ,开始创业。

“换一种活法”的念头已经在她心里盘桓了很久。那一年,她遭遇了电信诈骗,欠了很多钱,掉落人生的最低谷。这给了她一把推力,“已经掉到了谷底,往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爬”“既然一无所有,那就无所不能”。她创办了一个铁人三项俱乐部,几年辛苦经营后,事业和人生都逐渐转入佳境。

这个70后在逆境中奋力一搏的故事,鼓励了很多退役运动员。80后的运动员们,则更大范围地跃入了市场的大浪,展现出弄潮的勇气。

段俊卿、段俊杰兄弟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小众项目激流回旋的国家队队员,曾参加过北京奥运会。2009年退役后,他们拒绝了去北京体育大学深造的机会,回到县城,接手了父母的鱼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学习怎么做生意。

后来,两兄弟一路摸爬滚打,辗转尝试了很多创业项目。他们开过餐饮店;贷款创办国家级的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后来又在家乡河南的山谷里,修建漂流回旋基地。兄弟俩在山谷里呆了五年,从修河道开始事业的第一步。

在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中,做体育相关的创业是一种并不少见的选择。他们开设俱乐部,办培训基地,普及自己的专业运动。小众运动的退役运动员尤其积极,因为深知这些运动覆盖人群少,限制项目发展,他们更加心切。

“对于运动员,尤其是站上过世界最高领奖台的,回到现实里如何保持那份激情?运动员的转型不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挣多少钱,而是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重新找到价值感。”杨扬理解这种创业的激情,即使面对着不确定性,他们也要放手一搏。

培训时,碰到创业的运动员,杨扬会和他们互相打气,说“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也经历着创业的繁琐,建滑冰学校时,她亲力监工,看着平地一点点变成场馆。

杨扬始终相信,困难打不倒段俊卿兄弟。他们从事的激流回旋是一项极其考验勇气的运动。备战奥运会时,段俊卿和队友专门去了云南怒江漂流,锻炼胆量——在怒江险峻的大浪里,4米长的皮划艇就像一片树叶,剧烈地起伏飘荡。他们几近脱力,快绝望时,水面平稳了。

渡过这次险境后,比赛时遇到再高落差的人工造浪,他都一点不怕了。即使在卖鱼的那两年,他也不觉得是逆境。“我觉得没啥‘不应该’的。反而是这两年在基层鱼档生意的锻炼,让我们积累了很多做人、做事、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段俊卿在“冠军基金”的公开文章里写下这段剖白,打动了很多人。

一次沙龙上,杨扬对运动员们说,要想拿生活中的金牌,就必须像当运动员一样全力以赴,“因为你还热爱体育,相信体育的价值,相信奥林匹克的价值,你就会迎难而上”。

在创业的风浪中,运动员们快速完成了社会化和个人成长。对于杨扬,这十多年,是一段和运动员们抱团取暖的过程,他们一起丰富着“冠军基金”这个名字的内涵。

之所以把这个运动员的共同体起名叫“冠军基金”,杨扬是受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启发。在2010年世界青奥会开幕式上,罗格说,我们办青奥会不是为了增加更多的金牌获得者,而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冠军”。

这也是她第一次意识到金牌获得者和冠军是有区别的。“为什么叫冠军基金?就是希望大部分的普通运动员,能够用当运动员时的冠军素质,去追求生活中的冠军。”杨扬说。

短视频时代,体育有了更多表达

“每个运动员,对生活的冠军有不同理解。我理解的‘冠军’,意味着不给自己设限,一直在学习,人越来越自信,对世界越来越有把握。”杨扬今年四十八岁,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她感觉自己真的开始“不惑”了。

解惑的过程,伴随着她对体育精神的探索和拓展。这几年,杨扬开始尝试打开全民体育的那一面。她开设了抖音号,用短视频分享一家人的骑行时光,合集取名叫“爱生活爱骑行”。

那个在肚子里陪着她上了很多节培训课的女儿长大了,坐在单轮车上,跟在杨扬的车后骑行。这引发了网友们的好奇,并且对家庭骑行跃跃欲试。她的抖音里,还有一个叫“冰知识”的专栏,带网友们认识冰雪运动。她拿出那双带着她斩获无数桂冠的冰刀,向网友介绍,短道速滑走弯道要有很强控制离心力的能力,所以冰刀有一定的弧度和弯度。很多网友第一次认识短道速滑的装备要求,纷纷评论,“还真不知道短道刀这么复杂”“我一直以为冰刀是直的”。

不久,抖音评论区里出现了一条网友建议,“试试用它切切菜”。杨扬被逗得哈哈大笑,网友们总有神思妙想。这个建议成了新选题来源,她又录了一期短视频,憋着笑,一本正经地解释:“菜刀只有一个刃,是尖的刃,冰刀看上去很薄,但是它有两个刃”。

在介绍冰雪运动专业知识时,她尽可能地使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网友们有意思的解读,增加了互动,那几条短视频传播得很广。还有积极的粉丝,自称“课代表”,帮忙划重点。

一位运动员说,自己从杨扬身上看到了“体育是多面的”。因为杨扬的影响,她也积极参加“冠军基金”组织的公益活动。有一次,杨扬认出了她,上前给了她一个拥抱。

“体育不仅局限于竞技体育的层面,它还有文化、公益、国际交往、推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十多年,杨扬自己在探索,也从其他运动员身上“充电”。

2021年,河南发生水灾时,段俊卿带着25条漂流艇赶赴郑州和新乡,送物资,解救围困的村民。同行的队友是他创业项目的教练,也是他在运动队时的队友。一位回到了县城当体育老师的运动员,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她教他们练摔跤,打篮球,每天乐乐呵呵。

她邀请了“冠军基金”里的其他运动员去给孩子们做讲座,分享竞技经历——每当“冠军基金”发起这样的活动,就有上百个运动员报名,自费从全国各地赶来。

孙小峰认为,“冠军基金”主要是帮退役运动员们建立和世界的连接点,当他们重获价值感,人生就有了新的支点,剩下的,运动员们会自己加速。

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飞速发展,更多塔尖之外的普通运动员主动走到了人前,被看到,被认识,也拥有了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那个70后退役游泳运动员开设了俱乐部的自媒体,讲述儿童运动训练的要点,在上海的妈妈圈子里已小有名气。“冠军基金”服务的一位90后蹦床运动员,退役时一度很茫然,曾送过外卖,现在在抖音上积累了将近三万粉丝,他通过新窗口讲解蹦床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小众运动。

一位柔道运动员在老家张家口开了柔道馆。为了让这个小众项目在四线城市打开局面,她选择了在短视频平台上普及柔道文化内涵,培养用户。“通过我的科普内容,人们对柔道不陌生了,这样柔道对他们来说就成了和足球、篮球一样可以选择的运动。”

“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形式,这些运动员们主动给自己打光,不再隐没。”杨扬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言论越来越少了,但是大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还有很多空间去发展,“改变那些偏见和不充分的认识,正是运动员们应该做的”。

“冠军基金”也组织了培训,连接知名的体育博主,让普通运动员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向更大的用户群体科普专业的体育知识。

从抖音上,杨扬发现了大众对运动的需求逐渐增加,这种需求也越发专业和细分。“这对于增加运动员的职业路径是一件好事。”很多运动员已经先迈出了一步。有前游泳运动员在抖音教百万人防溺水知识,前蹦床运动员搭建直播间,带领网友们每天跳健身操……杨扬认为,普及体育知识,带来一定收入,能把运动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学输出的过程,对他们也是自我提升的机会。

这几年,孙小峰明显感觉到,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大众对体育认知的转变,退役运动员们的就业尝试越来越多元。除了体育行业,运动员们不少在运动康复、大健康领域创业。还有人开餐馆,做农业,一位亚洲武术冠军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体育培训业务的负责人。除此之外,还有运动员学了五年临床医学,有田径运动员转型做律师……

“冠军基金”把这些做了新尝试的运动员邀请来分享,想告诉其他运动员,“不要把自己局限住了,其实你身上有很多潜力可以打开”。

前一阵,杨扬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越来越笃定的感觉很好,“特别是当你有了很明确的价值观,对世界有基本判断,对发生的事情负得起责任,不再有困惑,不会再被别人的声音影响”。

很多退役运动员给她点了赞。比起竞技世界,人生的第二赛场或许还有很多未知。他们和杨扬一起,继续乘风破浪,激起水花,等待回响。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