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购物节快到了,提前“锁定”心仪商品,店铺券、品类券、满减规则、折扣规则都得研究明白,到时才能放心“清空”购物车;化妆品快用完了,到各大电商平台搜索,这家单价低,那家送小样,还有的推出了囤货装,到底选哪家令人头秃;屏幕上同类型商品琳琅满目,花费一番功夫选定一款,又犹豫要不要发到群里请朋友帮忙“砍一刀”……当下,网购深度融入日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许你还记得第一次网购的经历:有点忐忑地点下付款键,满怀期待地盼着快递到来。如今,却时常有人感觉,买买买,怎么这么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互联网经济之树拔节壮大,网购是其中茂盛生长的蓬勃一枝。2023年,我国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增长11%,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从日用百货到生鲜果蔬,从零碎小件到家电汽车,从实物商品到服务体验……得益于网络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社会信用体系等的发展完善,如今,几乎万物皆可网购。
图源网络
有生活经验的人恐怕不会反对,消费常常能带来愉悦,却从来不简单地等于消遣。比如,家中的日用品需要定期盘点补足,其过程不见得愉快,却是刚需;为了买到合适的产品,货比三家,也是费时费力。一个针对“隐形家务”的研究,就将网购列入其中,视为家务数字化的表现。
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商品的供给愈发丰富了。就拿身体清洁来说,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肥皂洗全身,干净就好。今天,洗发水、护发素、洁面膏、沐浴露、身体乳齐上阵,清干净的同时,还注重护发养肤、柔顺清香。市场越来越细分,创造出大量曾经没有的需求,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向而行,消费市场愈发火热。
从过去到现在,凡消费,大多希望买到物美价廉质优的东西。菜市场里认真挑拣,生鲜APP上买菜也得用心搭配;商场里试穿试戴、反复确认质地,逛网店也要用好VR工具确保“所见即所得”;实体唱片变为电子专辑,试听环节同样不能跳过……线下消费场景不断被电商覆盖,场景变了,但买什么、怎么买依然面临诸多权衡取舍。不过,从线下逛到线上买,便捷度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消费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可为的事情。这助长了消费主义,也助长了“决策疲劳”。
当丰富的商品与移动互联网相遇,打开手机即可徜徉于商品的海洋,动动手指就能将其带回家。通勤路上,午休时间,深夜时分,甚至摸鱼的片刻、上厕所的空当,都忍不住打开购物APP看一看。随时刷一刷,说不定就能淘到心仪好物;重要节点要紧盯,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各大平台比一比,生怕买贵了。加之,网购平台不断上新,网店直播间花式整活,拼单领红包抢预售规则繁多……就此来看,网购之累,很大程度上在于,常常挑花眼,而且永远在做选择题、寻找最优解。因此,有人选择性地回归线下消费,压缩选择范围和时限;有人修起“断舍离”的心法,拒绝消费主义的裹挟;还有人总结了简单适用的购物法则,通过化繁为简,为自己减负。
跳出来看,这背后还隐藏着网络时代的共性问题。随着远程办公的兴起,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离岗不离线的“隐形加班”让打工人有苦难言;厌倦了社交媒体对私人生活的过度渗透,难以负荷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有的人尝试“数字节食”或者“数字戒断”。数字社会滚滚向前,带来便利、改变、突破,新的烦恼也不期而至,需要正视、反思。如今,我们频繁地探讨相关议题,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辩证地看待数字这把“双刃剑”。当疲惫感袭来,正是一次契机,让我们重新审视消费、网购这回事。
这正是:
针头线脑能买,大件商品可到。
网购便利生活,过度同样心焦。
大家晚安!
(文|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