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证券时报官微
日前,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其中,外贸规模历史同期首超21万亿元。整体表现向好,区域同样亮点纷呈,今年上半年,广东、浙江等传统外贸大省表现强势;中部安徽、西部广西等货物贸易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历史新高下推动全面开花
近几天,全国海关陆续公布了区域外贸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多区域、多省市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传统外贸大省继续领跑全国外贸。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外贸规模双双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以来,广东外贸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进出口4.3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20.6%。同期,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外贸总值达4.2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8%。
外贸规模创新高的还有浙江。上半年,浙江全省进出口总值2.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出口总值1.90万亿元,增长8.6%;进口总值6625.9亿元,增长5.5%。进出口、出口稳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进口居第5位。
中西部地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七成,汽车及零配件贡献最大,增长23.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4%。其中,上半年及当月规模均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广西同期进出口总值3452.8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广西对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占比明显提升,增长26.7%。其中,广西对越南进出口保持强劲增势,增速超三成,从单一经济体看,越南已连续25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质升量稳,进口规模稳步扩大,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1%,并创出同期历史新高,二季度增长7.4%,超出市场预期。
新业态激发外贸强劲动能
细看各地成绩单,外贸稳增长的态势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体现在结构上。
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汽车产业相关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8.3%、16%、17.3%、54.6%,合计上拉京津冀出口整体增速5.3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上半年,福建省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达1106.5亿元,同比增长76%,创同期历史新高;广东省跨境电商规模已超过4200亿元;乌鲁木齐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4.8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比去年全年翻了6倍,成效远超预期……新业态新模式动能强劲。
从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13.7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5%;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汽车、船舶、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2%、91.1%、25.6%。
贸易结构变化,折射产业升级,也意味着产业链韧性更强。
“上半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表示,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表示,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由多重因素促成,外部需求改善和国际补库存是重要支撑,周期性行业复苏与上行、新技术新产品导入等因素刺激了部分行业需求释放,我国机电行业供应链韧性和完整性有助于稳定和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市场预期良好势头将延续
全球外需恢复仍然不稳,这依然是当前不容回避的挑战。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欧美对华部分重点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正式生效。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挑战仍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复杂,这主要表现在外需增势并不稳固,主要市场补库存力度和持续性有待观察,加上地缘政治、贸易壁垒、航运价格等干扰因素增多,企业接单履约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中国外贸的增长潜力依然值得期待。” 张建平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政策支持,中国外贸有望保持稳健发展。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强劲,一旦全球经济和市场需求趋于稳定,中国外贸的优势和活力将会得到充分发展。
展望下半年,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指出,广东外贸仍将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在外部需求持续回暖、各项稳外贸扶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订单增多等有利因素支撑下,预计总体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称,展望下半年,我国机电领域各细分行业的供应韧性和竞争力,将在全球经济转好与需求改善中进一步显现。新兴市场需求释放、传统优势行业及新兴行业出口仍有结构性增长、企业继续深耕国际市场,将保证机电产品出口动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