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周春媚2024-07-19 06:55

周春媚.jpg

周春媚(证券时报记者)

“不能等客人来了再建酒店。”最近,在采访一家科技公司时,其创始人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该公司最初是做手表玻璃起家的。千禧年前后,电子产品迎来发展的春天,该公司毅然转向消费电子赛道,靠做手机玻璃屏幕等零部件逐渐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后来,创始人敏锐地察觉到了新能源行业的商机,成为最早一批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厂商,成功与数十家头部车企达成合作。如今,在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的情况下,该公司又瞄准了人工智能风口,已为AI手机、AI电脑等智能硬件提供了零部件支持。

正是由于这份前瞻意识,该公司不断“扩建”自己的“酒店”,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优质客户,以新业务打造出了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打造发展新动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着力点,该公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典型的参考样本。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跃迁。纵观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从依靠简单工具手工劳动到使用机器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新质生产力总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正如潮水般一浪叠一浪,在不停的翻涌中完成对传统生产力的彻底革新。

因此,理解新质生产力必须放在历史的框架之中,以一种变化的视角去观察它。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新产业与新业态层出不穷,时代的脉搏跳动得越来越快。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在科技的浪潮中“慢半拍”可能就会导致“灭顶之灾”,哪怕与潮流“亦步亦趋”,也已经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下好前瞻布局的“先手棋”,抢占发展先机。

在布局方向上,应选择具有技术高成长性、产业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机会和产业化潜能。企业应综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积累及行业基础,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方式,积极切入新赛道,促进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应用场景的拓展。

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还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首先,要平衡好“立新”与“守旧”的关系。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与产业的前进方向,前景固然十分广阔,但往往仍处于早期蓄势与萌芽的阶段,形成大规模的产业效应仍需时间。因此,企业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也要守好“主阵地”,巩固自身原有业务的优势,如此才能让支撑企业成长壮大的动能始终强劲,促进新旧动能之间有效衔接。

其次,还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关系。由于新业务聚焦前沿领域,技术成熟度及市场应用度都比较低,存在较强的成长不确定性。在早期阶段,企业往往需要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且资金投入大、失败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利润减少,财务指标下滑,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信心。这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到久久为功,不因暂时的挫折而畏首畏尾、轻言放弃。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应给予更多耐心,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投资理念,用“长周期”换取“大回报”。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