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宋志平眼里的深圳创新高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e公司 池北源2024-07-18 22:09

宋志平表情平静,周到礼貌,彬彬有礼,他讲话不疾不徐,没有慷慨激昂,台下观众听的仔细。这是将两个公司带进世界500强的企业家,有人将他和稻盛和夫相提并论。

昨天下午,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的一场活动上,宋志平分享了他对深圳成为创新高地的观察。观点来自一本新书《创新高地》,由宋志平、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与资深媒体人沈清华联合撰写。

宋志平从企业退休后,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他近些年频繁前往深圳,接受深圳高校聘请授课,为学生们讲解企业管理,希望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宋志平已经出版了24本书,前23本都讲企业经营。产生的顺序大多数是:先做了一些案例,在学院分享出来,将分享的内容写下来。

但这本书不一样,他和另外两位作者,用了很长时间调研,走访百家公司、政府单位,是一本观察研究出来的作品。

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和《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探讨,对方说中国学到其他的都不怕,就怕学到民间创新。

有些地方领导向宋志平抱怨缺技术和资金,宋志平认为是缺创新和资本。

宋志平认为,深圳等地的创新氛围浓厚,本地人身处其中可能察觉不到,外地人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出来。好像家家都在创业,人人都在创新。

深圳土特产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深圳就是企业家成长的沃土,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家,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家。

深圳国有企业底子薄,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承担了主力军的作用,出现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公司。

宋志平去粤海街道探访,在街道座谈的时候,当地政府人员讲到“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摆正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要为企业服务。企业家精神需要保护和呵护。

创新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中国更是如此,政府作用非常重要,这就是中国特色创新的特点,在深圳体现得尤其明显。

深圳的创新精神,和深圳人员构成有关,深圳大多都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淘金者,对此前环境不满。这里的女性创业者让宋志平印象深刻,迫切想要靠努力强烈改变命运。这一点和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类似,到西部的女性都有探险精神,还会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能冒险,还对成功充满渴望,这是深圳创新的底调。

宋志平认为创办大学、强有力的产业链基础,以及资本市场都对创新有帮助。

共享机制也是创新因素之一,他认为要调动员工和技术人员积极性,就要学会共享。他认为企业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有了机制,做企业不用神仙。

从1993年到2002年,在宋志平执掌北新厂的10年时间里,北新厂员工工资福利为当地最好。他用10年的时间,给员工们陆陆续续地盖了12栋楼。

宋志平善于收购整合,这是他做成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关键因素,他善于算大账,分享利益,比如收购浙江四家水泥企业时,他提出联合起来避免恶性竞争,彼此都能赚到钱,除了价格公允,还给民营企业家留下30%股权,将经营层留下来,经过培训转为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他主导并购了900家水泥公司。

宋志平语气平缓,没有停顿卡壳,有些道理此前讲过,他还会前前后后再讲一遍,力求准确无错。想好再做,想好再说,不犯错误,这应该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宋志平写了不少书,他也喜欢读书,他多次提到熊彼特和德鲁克,提到《科学:无尽的前沿》《基业长青》的影响。

宋志平希望传给后来者的不只是好的企业,还有这些年来的经验与教训,要让后来者知道当年的探索和过往的路途,为他们插上路标和指示牌。

现场就有创业者表示,宋志平的经营思想对他影响至深。

宋志平喜欢的名言是“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忙碌让他能同时担任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掌舵人,也让他持续保持输出能力。 

责任编辑: 张一帆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