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作者:于石2024-07-18 08:29
(原标题: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言谈间本该“不吐不快”的话,再三斟酌下还是铺垫了好几句,“就事论事的说”“没有针对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番限定与修饰下来,文字的简洁荡然无存,交流的畅快也急转直下。聊天,是不是变得更“累”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语言是表意的工具。额外的限定词,事实上起到的是补充与解释的作用。“退一万步讲”,往往隐含着“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的意味;“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经常作为“接下来我要开始陈述观点了”的开场白;“绝没有别的意思”,通常成了“你千万不要误会我”的代称。客观而言,这些“从句”或许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语义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缓和语气、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就像是一种语言的“润滑剂”,让聊的天不至于“奇硬无比”,让说的话不至于“掉在地上”。

如此小心翼翼,图个啥?反复纠结的社交“套话”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句无心之语,会不会冒犯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张口就来的口头禅,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与“粗鲁”?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怕被误解,怕惹是非,怕生嫌隙,自然也就会在铺垫和说明上多此一“句”。结果就是,交流变得索然无味,理解变得无比奢侈。难怪有人总结现在聊天的套路:打破尴尬,用“哈哈哈”;表达开心,用“哈哈哈”;不知如何回复,也用“哈哈哈”。其实,是不是真的想“哈哈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不太会让人出错”。

聊天表情包。图源网络

小心翼翼,恰恰是因为格外在意。言谈间越来越多的限定词,目的就在于希望彼此能够避免误会、获得认同。纵观现代人的社交网络,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促成了生活的碎片化和原子化,强化着彼此间的边界感和距离感。另一方面,信息化的连接,拓宽了人与人接触的范围,不间断产出陌生感和新鲜感。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与思绪交织,许多人只好在言语中采取“试探”的策略,为自己提前圈定了一个语言的“紧箍咒”,不求“动人”,但求“不得罪人”。

心累么?确实不轻松。只不过,如果将这简单与“圆滑世故”画等号,也的确有些言过其实。本质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人都渴望直抒胸臆的表达、坦率高效的交流。当人人都带上“表情的面具”,套上“语言的枷锁”,那么沟通的成本就会无比昂贵。“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这句有些老掉牙的话里,依然饱含着人们对信任、理解与包容的期待。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经常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对陌生人很i,对熟悉的人很e”。其实,变化的可能不是自己,只是一场“无人知晓的内心戏”。

有网友感慨:“能不能‘聊得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一生中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成色。因此,把天聊好,在信息交换之外,也是精神治愈。”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放下的是戒备,美丽的是心情,成全的是彼此。该小心翼翼,还是大胆开麦,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没有信息增量、价值增量、情感增量,“说的人知道,听的人也知道”。

这正是:

谨小慎微,言不由衷。

将心比心,肺腑之言。

(文 | 于石)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