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一汽、东风集团公司到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除了车市“内卷”,高层人事变动也格外引人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国内汽车集团公司、造车新势力、合资等车企发生人事变动近百起,平均不到2天就有一起,同比增长约60%。而2023年上半年的车企高层人事变动约为60起。
01
央国企密集换防 掌舵者面临新考题
作为“国家队”汽车央企的中国一汽和东风集团公司,上半年高管中皆增添了新面孔。
今年上半年,中国一汽两位高管先后任职。先是3月15日,根据中组部任职决定,刘亦功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随后6月13日,中国一汽官微发布消息,根据中组部任职通知,吴碧磊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在今年4月的一次访谈中,刘亦功表示,汽车行业历来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这种充分竞争最终会带给消费者好处。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全澍看来,刘亦功在之前任职期间的成绩颇为亮眼。在刘亦功主管一汽-大众期间的2019年至2021年,一汽-大众连续3年蝉联国内乘用车企销量第一。目前,中国一汽在“All in新能源”的战略下,红旗品牌已成为发展新能源的重点之一。刘亦功表示,要更好地整合资源,强化战略引领,坚持“高位统筹”,确保企业始终能够以放眼全球的视野、创新整合各方技术、资金、人才等一切资源,通过共创共赢、聚力合作,构建起国内外、业内外、上下游协同共进的新型生态和发展格局,高效赋能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一种不惧挑战、创新发展的独特眼光,有望引领企业再上新台阶。
3月27日,中国一汽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周治平调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随后,4月30日,一汽丰田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黄勇调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6月11日,据东风集团公司官网显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刘艳红已出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一拖集团党委书记彭原璞已出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上任伊始,周治平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认为,要继续锚定战略目标,扎实推进“领先战略”,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加快创新突破和产品迭代升级,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值得注意的是,周治平是为数不多在三大汽车央企均工作过的干部。”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消费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亚霖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周治平此前曾在兵装集团及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任职,对于不同车企的情况较为熟悉。此次上任以来,他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市场开拓,明确发展路径,激发员工活力,加快融入公司新能源跃迁行动;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加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提升综合竞争力。从中不难看出,他的一些深刻思考有望为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带来新的“破题”之策。
与汽车央企相似,部分汽车地方国企上半年也迎来新一轮高管人事变动。3月27日,北汽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张建勇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2024北京车展上,张建勇提出了“三个主义”,即坚持用户主义打磨产品,坚持创新主义突破极限,坚持长期主义锤炼品质。浙江大学数字经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仲楷认为,北汽集团以往4年的销量始终徘徊于国内乘用车企业的第6名至第9名之间,面对挑战,张建勇在基层调研时强调,北汽集团要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牵引,坚定推进全面新能源战略,并提出“合资看奔驰、自主看极狐”的全新发展定位,阐明了北汽集团发展的新战略理念,值得期待。
上半年国内车企高管人事变动中,尚未落地的上汽集团高管更迭同样备受关注。6月21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官方公众号“上海发布”发布《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晓秋,拟任市管企业正职;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健旭,拟任市管企业正职。
此前有消息称,现任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将正式退休,王晓秋或将接棒陈虹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或将接棒王晓秋担任上汽集团总裁。“他们都是多年在上汽集团任职且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管。”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表示,眼下,上汽集团等一些车企都面临国内市场“内卷”、国外欧盟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加征高比例关税等现实考验,上汽集团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在推动新能源、拓展国际化等方面打通堵点,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这将是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所面临的新考题。而且,与造车新势力企业相比,无论是汽车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力争实现销量和业绩稳健增长是其首要任务。
02
新势力频换血 得智驾者得天下
一向站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沿的造车新势力,上半年高管人事变动异常活跃。
6月中旬,袁婷婷加盟小鹏汽车,担任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去年,小鹏汽车智驾负责人吴新宙跳槽到英伟达,负责智驾业务,并带走多名骨干,对小鹏汽车智驾团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今年以来,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小鹏汽车智驾团队。今年3月,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前资深工程师Xianming Liu加入小鹏汽车,担任AI团队负责人。
据称,袁婷婷原为阿里巴巴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运营负责人,曾分别就职于浙江海事局、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盼达用车”。她曾公开表示,智能驾驶的发展需要解决产品化、规模化和常态化等问题,这些观点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高管的变动相对更频繁。胡仲楷表示,在自动驾驶团队人才频繁跳槽的背后,一方面,是自动驾驶技术演进较快,而头部企业跟进也较快,使得人才向头部企业集聚,自动驾驶本来就是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支柱技术之一,在头部企业,人才有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也能更快出成果,因此对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是高薪的吸引,像能够“挖人”或吸引人才跳槽,一般是给出了有明显差距的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待遇。据透露,车企自动驾驶负责人的年薪通常可达200万~600万元左右,而且还有商谈的余地。不过,在行业有名气、有思路的自动驾驶高管加盟之后,往往能带来新思路、新模式,提高研发效率,带来高价值的新成果,并逐步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这才是企业“挖人”的目的所在。
其实,为外界很少注意的是,早在今年1月下旬,小鹏汽车就已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和高管的新任命。其中涉及到生产制造、产品规划、人力资源、数据智能和市场营销等多个部门,同时涉及到的高管人数也数量众多。随后,3月13日,小鹏汽车变更了核心管理团队人员,两位公司联合创始人夏珩和何涛从“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变更为“终身荣誉顾问”。
其后,小鹏汽车的人事调整依然在继续。4月2日,有消息称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已离职;5月23日,原OPPO营销负责人于涛加盟小鹏担任营销副总裁;随后,古苑钦接替王桐,成为销售负责人。6月6日,小鹏官宣,胡安马·洛佩斯成为小鹏汽车造型设计中心副总裁。6月21日,有报道称小鹏智驾北美负责人林一树已离职。“虽然看上去人事变动十分频繁,但是脉络较为清晰。”孙全澍认为,除了个别职位是因为跳槽带来的补位之外,多数都是出于加强产品、渠道、营销和服务等方面消除短板的考虑,而采取的主动求变。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5.2万辆,同比增长26%,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强化高管的作用不无关系。
近期,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也对智驾研发部门进行了调整。其中,蔚来汽车原研发部下属感知和规控团队,被合并为大模型团队;原集成团队,则重组为交付团队。此次调整后,蔚来智能驾驶负责人仍是分管副总裁任少卿。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对智驾团队相关人员也进行了调整。据报道,此次调整智能驾驶团队规模缩小至1000人以内,据称目前还有约800人。6月初,理想智驾副总裁郎咸鹏在部门会议上表示,部门调整已结束。
从中或许可以看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对智驾团队的调整,与小鹏汽车更换高管的方式有较大不同。“蔚来与理想的调整,更多是对市场倒逼的回应。”付亚霖认为,从各自的特点看,小鹏汽车主要是在智驾团队负责人与部分骨干跳槽后,引入新的负责人,可能会带来研发方向、策略、思路的调整;而蔚来与理想并未更换团队负责人,但有对团队进行重组的迹象。从外部因素看,特斯拉自动驾驶端到端的FSD V12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由此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智驾方面的技术竞争,因此,“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也是不甘落后,积极备战,甚至在技术发展路径上引发新的变化,蔚来智驾负责人称要放弃“感知-决策-规划”传统范式,所以,在这种人事、团队的变化之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一些二线造车新势力的高管调整也颇受关注。今年年初,哪吒汽车一口气发布了13项人事任命,其中,对营销部门高管进行了重点调整,哪吒汽车首席执行官张勇兼任营销公司总裁,亲自下场抓营销。于冬生谈到,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交付12.7万辆,累计交付突破38万辆。虽然基本达成年度销量目标,但却是新势力阵营中单月和全年销量负增长的企业。张勇在微博的“自我检讨”中,总结了2023年的教训,也列出了2024年的具体调整方案。哪吒汽车希望通过在营销板块的人事调整,进行高效的市场反击,赢得更好的市场销量。
03
合资深度调整 人事焕新再出发
4月1日,林肯中国官宣,原总裁朱梅君退休,接任者为上汽大众原奥迪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贾鸣镝;5月6日,福特中国官方宣布,即日起,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艾小明正式出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向长安福特董事会汇报。现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退休,在此之前,他将以资深顾问身份协助与艾小明的顺利交接。
5月8日,通用中国官宣,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原总裁柏历退休,继任者为通用汽车全球商业运营原副总裁Steve Hill。
一个多月之内,多家美系车企总裁接连因前任退休而换帅,被外界看作是有望带来新的机遇。“合资品牌的市场现状大家有目共睹,寻求突破是新任职者的重要使命。”于冬生认为,与10年前相比,合资品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高光,如今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不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品质、外观都有了一定的鉴别力。因此,如果合资品牌依然不做任何改变,哪怕是降价也难以撬动现在的市场。这也意味着,合资品牌如果仍然没有新品导入和过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要提振销量难度着实不小。此次换帅或许是一个契机,新上任者如果能以新理念、新思路推动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推出,则有望改善现状,实现销量增长。
同样是合资车企,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现堪称出色。1月19日,上汽通用五菱官宣,吕俊成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不再担任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转任公司创新发展与战略委员会主席。此前,吕俊成曾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等职务;4月初,通用中国消息称,自2024年4月1日起,黄耀颂出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此前,黄耀颂担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企业发展与全球并购业务副总裁等职。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原执行副总经理沙睿祺于6月1日起担任通用汽车企业发展部执行总监,常驻美国。
在国内的合资车企中,上汽通用五菱无疑是佼佼者之一。合资公司成立22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特别是一些特色产品独树一帜。付亚霖表示,前几年,五菱宏光MINIEV小型电动汽车一度月销量曾超越特斯拉,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和现象级产品,赢得了市场。在海外市场布局上,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在印尼建设了大型生产基地,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辐射东南亚。2024年一季度,五菱电动汽车连续3个月蝉联印尼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成绩突出。而今年上半年新任职的两位高管,都是来自合资方的企业,对于企业的业务并不陌生,企业有望在他们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上汽通用五菱的良好基础和优势,继续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车企高管人事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上半年不同类型车企的高管人事变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孙全澍认为,一方面,专业化人才更受欢迎,无论是国企、新势力还是合资及外资车企,多数都是从企业内部提拔重用那些资历深厚、有较为丰富的业务及管理经验者,特别是主帅的选择更是注重其既要懂业务,也要有思路,才能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向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部分车企不拘一格跨行业、跨领域选人才,用行动表明了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不凡价值和重要意义。随着不同领域的众多高管走上领导岗位,也会给企业应对现实挑战、推动未来发展增添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