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个月,赛力斯发布两份收购资产公告,一手发行股份从重庆国资手中收购两江超级工厂,一手从华为手中收购问界品牌和专利资产包,软件硬件两手抓。这家重庆民营车企一季度扭亏为盈,已成为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作为赛力斯最强助攻的华为,则将与其合作的模式复制到与奇瑞、北汽新能源的合作中,2024年上半年,鸿蒙智行销量4.6万辆,有望实现盈利。
得益于赛力斯等车企的销量增长,2016年开始启动汽车产业转型的重庆,时隔10年,再次拿下“中国汽车制造第一城”的桂冠。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姬婧瑛
上半年的赛力斯(601127)有点猛:一季度扭亏为盈,股价冲破100元/股,一度成为市值最高的新势力车企,收购超级工厂资产,上半年卖了18.26万辆车……可谓利好频传。
7月2日晚间,赛力斯又发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赛力斯汽车”)拟以25亿元现金对价,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品牌相关知识产权,包括华为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25亿元将在年底前付清,届时,问界会成为赛力斯自有品牌。
对于此次交易,外界最为关注的是,华为转让问界相关品牌和专利资产包后,双方的合作将发生什么变化?
赛力斯和华为双方均表示,这次交易不会影响后续的业务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仍是主线,华为仍将坚定帮助赛力斯造好车、卖好车。
7月3日,赛力斯股价下跌1.7%,以88.45元/股收盘。
01
鸿蒙智行6月销量超4.6万辆,有望实现盈利
过去4年,希望从汽车终端获得营收增长的华为,从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为赛力斯提供了全流程的支持,帮助彼时的“小康股份(赛力斯前身)”成功站上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山头。
这场合作,双方实现了共赢。由此探索的模式和经验,也被华为复制到与奇瑞合作打造智界、与北汽新能源打造享界的过程中。坚持不造车的华为,在汽车产业中的供应商定位逐步清晰。
赋能问界、智界、享界三大合作品牌的,是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2024年上半年,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万辆。其中,6月交付46141辆,环比增长50.9%。
分车型来看,问界M9交付1.72万辆,问界新M7交付1.85万辆,问界新M5交付7046辆,智界S7交付2995辆。
随着交付量的增长,鸿蒙智行也在下调智驾系统的价格。
6月30日,乾崑智驾(HUAWEI ADS)高阶功能包推出限时优惠价格,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为3.6万元,调整后价格为3万元,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高阶智驾包订阅(包月、包年)价格保持不变,包月价格依旧为720元/月,包年价格为7200元/年。
由于销量增长,余承东此前曾披露,鸿蒙智行上半年或实现盈利。
8月份,华为鸿蒙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共同打造的享界S9(轿车)将上市,预售价45-55万元。作为鸿蒙智行合作的首款豪华电动轿车,其将接受市场的检验。
而当下,赛力斯仍是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最成功的品牌。
02
一季度盈利8900万元,股价冲破100元
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发布的首款车型问界M5,成为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明星产品。到2023年,赛力斯先后推出的问界M5智驾版、新M7及M9,均为上市即大卖的爆款车型。
爆款产品带动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包括乘用车问界和商用车瑞驰两大品牌)销量翻了3倍,2023年达到15.1万辆,其中,问界品牌汽车销量12.49万辆,占到81%。
数据来源:赛力斯产销快报,新财富整理
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速,累计销售20.09万辆,同比增长3.5倍。6月当月,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4126辆,其中,问界汽车销量大增,达到41457辆,首次月销量超过4万辆。
月销量稳定增长的赛力斯,已在2024年一季度首次扭亏。
当季,赛力斯实现营收265.6亿元,同比增长4.2倍;实现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110%;毛利率21.51%,为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理想(02015.HK/LI.O)一季度20.61%的水平,是毛利率最高的新势力。
赛力斯一季度销量和业绩双增,带动其股价连续上涨。2月初到3月初的一个月内,其股价翻倍,一度冲上110元/股的高位。6月20日,赛力斯股价再度突破100元大关,市值冲上1500亿元,超过理想汽车,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新势力。未来,赛力斯能否维持这样的毛利率水平,仍存挑战。
如今,赛力斯的股价冲高后持续回调,市值也回到1345亿元,低于理想1524亿元的市值。
得益于赛力斯市值的增长,其实控人张兴海的持股市值水涨船高。2023年底,其持股市值达到314.5亿元,列新财富500创富榜前100名,是最靠前的一次。
而三次参与认购赛力斯定增发行股份的投资者,至今均获得了不菲的投资回报。其三次定增价格分别为11.76元/股、46元/股、51.98元/股,远低于赛力斯目前的88.5元/股。例如,2022年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投资收益率高达70%。
03
连续3年定增募资135.7亿元,资产负债率仍达88%
在销量和业绩双双攀升的同时,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也一路走高,2024年一季度达到88.27%,为公司2016年上市以来最高水平,且高于蔚来76.3%、理想58.7%、小鹏56%的资产负债率。
新势力品牌创立前期,重资产投资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持续亏损,导致资产负债率高是普遍情况。
2020-2023年,赛力斯扩大新能源汽车投入以来的4年,连续亏损,亏损总额142.4亿元。
2020-2022年,赛力斯连续3年进行三次定增募资,合计募资135.7亿元,仍远不足以维持公司的运营所需,需要持续向银行借贷,维持资金运转。
截至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的负债总额555.4亿元,其中九成为流动负债,高达496.2亿元,高于流动资产367.2亿元,这意味着,在特殊情况下,其流动资产快速变现,也无法覆盖流动负债。
如何降低财务杠杆,是赛力斯需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从账款情况来看,赛力斯在汽车产业链中处在强势地位。2024年一季度,其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分别为198.2亿元、230.3亿元,远高于应收账款24.66亿元。这意味着,赛力斯占用上游供应商资金的能力较强,而下游销售终端需要更快支付其货款。这也是赛力斯能够承担高负债扩产的根本原因。
从2023年10月,问界智驾版M7交付开始,赛力斯销量增长的最大掣肘是产能爬坡跟不上订单增长。而2024年上半年销量最高的问界M9,不受产能限制的原因在于超级工厂的投产。
04
发行股份收购超级工厂,国资股东入股赛力斯
4月30日,赛力斯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以定增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重庆国资旗下三个投资平台(重庆产业母基金、两江开投、两江产发)持有的重庆两江新区龙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
龙盛新能源是两江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的运营公司,这个超级工厂是问界M9汽车的生产基地,此前合作方式为租赁。
两江超级工厂,是重庆市首个汽车制造行业的“黑灯工厂”,采用“四位一体”智能制造架构和智能终端,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目前,其周边布局了成熟的新能源车供应链生态圈,可实现关键重要部件集中生产,令问界M9等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得以高效交付。
由此可见,赛力斯当下的成绩,离不开重庆市和两江新区国资的大力扶持。
重庆国资的支持不止于此。2022年,重庆两江新区财政局向赛力斯发放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950万元(分三批发放)。2023年12月,重庆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4.6亿元,认购赛力斯旗下瑞驰电动4600万元注册资本。2021-2023年,赛力斯获得政府补助2.97亿元、5.23亿元、5.38亿元。
赛力斯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企业、科技公司、政府基金三方合力的成果,这一模式已被合肥、常州、西安等越来越多崛起中的新能源汽车之城复制。
本次交易完成后,龙盛新能源将成为赛力斯的全资子公司,两江超级工厂成为赛力斯的自有工厂,公司资产规模或将增长50%以上,剔除租赁费用、授权使用费等,或将为赛力斯释放不小的利润空间。
将制造工厂、品牌资源握在手中的赛力斯,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重新估值呢?
而助力其成长的重庆国资方,通过这次交易,将获得赛力斯增发的股份,成为赛力斯的股东,由坚定的支持者变为发展成果的分享者。
05
重庆超越深圳,时隔10年再度成为“汽车制造第一城”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3年末达到38%,国内汽车品牌洗牌加速,合肥、长沙、常州、西安等在燃油车时代存在感不强的城市,纷纷借投资、扶持新势力品牌,跻身“汽车城”阵营。
最直观的表征是,中国汽车第一城的桂冠,频繁易主。
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拿下第一。
2022年,西安超过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3年,深圳则成为第一,上海第二,西安退至第三。
2024年1-5月,重庆以99.71万辆的产量,超过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排第二的是广州(94.73万辆)。如果按照省份排名,重庆也仅次于广东的188.66万辆产量,排名第二。
这是时隔10年,重庆再次拿到“汽车产量第一城”的桂冠。2014年,重庆曾以262.89万辆的产量,首次坐上“全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2015—2016年,其产量保持在300万辆以上,维持着第一的优势。
王者归来,带着转型成功的光芒。2016年,重庆启动汽车产业转型,2019年,其汽车产量一度掉至139万辆的低点。
如今,重庆龙头企业长安汽车打造出了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汽车品牌,2023年,长安汽车总销量255.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47.4万辆,同比增长74.8%;民营企业代表赛力斯生产的问界汽车,2023年销量超过12万辆;2023年销量37.6万辆的理想汽车,第三工厂也落户于重庆龙兴。
这些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的强势选手,助力重庆10年后再登王座。
2023年6月,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最主要的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赛力斯参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成为推进重庆供应链生态集成化、集聚化的链主企业。
除了整车,重庆也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建设,提出在2024年,力争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100家,“专精特新”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200家,累计推动100家跨界企业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重庆在推动汽车出口上也成绩亮眼。2023年,重庆造汽车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36万辆,同比增长29%。
重庆汽车出口增长,是长安、赛力斯等龙头企业海外销量增长拉动的结果。
06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赛力斯海外销量占比23%
出海,已成为中国车企获得增量的重要路径。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49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占总出口量的24%。
中国出口汽车中,九成为乘用车。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440万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0万辆,占海外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11.9%。预计到2028年,中国车企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快速增长至450万辆,市场份额升至33%。
这样的成长空间,引得众多车企集体出海。2023年,出口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多数实现同比两位数及以上增长。例如,2023年比亚迪海外销量24万辆,同比增长337%;哪吒汽车海外销量17019辆,占总销量的13.7%。
长安汽车2023年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44%。目前,长安已在泰国实现本地化生产和运营,在沙特、智利、墨西哥等市场销量居中国品牌前列,其目标是2030年在海外销售120万辆。
赛力斯也是早期布局海外市场的车企。2020-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由540辆增至9933辆,其他汽车车型海外销量由2.2万辆增至4.99万辆(图2)。
2023年,赛力斯海外汽车销量合计5.98万辆,占其总销量25.23万辆的23%。
数据来源:赛力斯产销月报,新财富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出口的汽车主要是传统能源汽车,2023年,新能源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比例仅为16%,且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比2022年增加了814辆。
2024年,收购问界品牌之后,赛力斯能否提升其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呢?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