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里话“三苏”(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黄超2024-07-03 08:55

“从小立大志,瑞莲吐新荷。徐州抗洪涛,西湖荡清波。一心为百姓呀,何惧困难多”……

走进四川省眉山市苏洵小学的多功能教室,正是课前一分钟。三年级(9)班的学生们正在唱儿歌,还不时加入动作,双臂举在胸前,化身手捧“书卷”的小诗人。

一旁,两个“生面孔”正依次分发印有传统纹饰的书签,引来孩子们好奇的眼神。这时,铃声响起,班主任走到讲台前:“今天,我们邀请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两位老师来上课。”

简单的开场白后,思政课教师周巍提问:“同学们,先来猜个谜语,打一个人名,看谁猜得又快又准。”一说猜谜,班上立马活跃起来。

“眉山人”“唐宋八大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听到一条条线索,谜底就在嘴边,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苏轼”“东坡居士”“苏子瞻”。

“很棒。我们这位‘老乡’确实太有名气。”周巍说,在眉山,三苏祠、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地方都与苏轼有关。“如果没有苏轼,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一个假设,让学生陷入思考。前后排4人成组,大家展开了讨论——

“中华文学宝库可能就少了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

“没有他,西子湖畔就没有造福百姓的苏堤。”

“也许就没机会看到东坡提梁壶,设计多么精美。”

…………

旁听的几名教师也纷纷加入,鼓励学生:“想法很有创意!”“一个有趣的回答。”

其间,周巍把提前准备的资料图片陆续贴在黑板上,形成板书思维导图。大家边看边议,讨论更加热烈。

随着讨论声渐弱,周巍继续讲解。“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三苏’的故事,也是在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三苏’的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话音落下,周巍又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与“三苏”相遇,你们会说些什么?

不知不觉,课堂时间过去一半。接下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思政课教师杨扬开启了以“‘三苏’家风润童心”为主题的讲授。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政清廉,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摆出“家风树”道具,播放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最后,杨扬拿起课前发的书签布置作业,“请写下自己的家风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话音刚落,下课铃响,大家仍意犹未尽。

当学生们走出教室,一场“趁热打铁”的评课活动随即开始。

“平时讲‘三苏’忧国爱民,学生的认识还不到位。怎么把重要概念具体化,讲活道理?这堂课做了探索。”苏洵小学一名思政课教师说。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专设弘扬优秀家风章节,‘三苏’家风的故事能巧妙融入其中。”眉山市教体局德育专干补充。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思政课教师提醒,“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将学习‘三苏’文化获得的知识和感悟用到生活中……”

“三苏”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环节?眉山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怎样提高共建共享成效?教师们讨论热烈——

发挥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优势,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走进中小学,开展培训研修;

依托“东坡文化讲师团”,开展流动课堂,形成符合不同学段特点、可复制推广的“金课”;

用好“东坡诗词操”“东坡小书童”等品牌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听“三苏”、学会讲“三苏”。

…………

一堂课,现讲现评,收获满满。

校园中,随处可见“三苏”诗词文赋,传递出学校的育人理念;图书角,《苏洵小故事》《我爱苏东坡》等校本读物陈列其中;走廊上,家风家训主题的美术作品连成“书画大道”……

一名学生在课堂分享感悟:“我参加了‘苏娃讲苏府’志愿者队,在三苏祠醉翁亭记石碑前讲解时,感觉就像在与苏东坡对话。”

“一门父子三词客”,这是自古颂扬的文化传奇。在东坡故里,千年文脉仍旧滋养着校园育人沃土。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