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向“黄金内湾”
来源:人民网作者:人民网联合报道组2024-06-30 17:48

LOCAL1718960796429VNKPIQ4OFD.jpg

深中通道长约24公里。人民网 王星摄

伶仃洋上,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6月30日,历时7年多建设,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该项目横跨珠江口两岸,东起深圳,西至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骨架上的关键“一横”,连接起“深莞惠”“珠中江”两大城市群,沟通横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贸片区。

当前,广东正举全省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两大战略叠加下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超级连接功能即将显现,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来新的跃变。

大湾区,大联通,大未来,令人期待。

畅通往来 生产要素高效流通

LOCAL17196472344823PUBT5N4WY.jpg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分处珠江口两岸,深圳、中山的直线距离只有24公里,天晴时,可以一眼望到对岸。

过去,从深圳开车去珠江口西岸,要先北上东莞,经虎门大桥或南沙大桥,再从广州南下,才能抵达,全程要多走近百公里。

家住江门、工作在深圳,稻兴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波一直饱受两地通勤之苦——5年来,他在两地往返累计7万多公里。比起走弯路,更让人头痛的,是堵车。“节假日顺利的话4小时,路况不好7小时,最长一次足有13小时。”

深中通道长约24公里,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将深圳到中山的路线“裁弯取直”,由2小时缩短至不到30分钟。开通后,黄波从深圳去江门的时间也压缩到1小时20分钟,减少近一半。

“深中通道通车后,澳门只需1小时车程便可抵达深圳,大大拉近了两地时空距离。往后,同学们前往深圳实地考察学习,即日往返都能参访多家企业机构。”澳门科技大学创业就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欣喜地表示。

珠江口两岸,市民、企业、政府早已翘首以待。根据预估,深中通道通车后,日均交通量约为8万—10万车次。

开通当天,深中两地同步开通跨市公交专线。其中,中山侧接驳16条市内公交线路,延伸至中山全域。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江门航空港也同步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异地值机、机场专线服务。

紧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福围社区聚集990多家物流企业,出口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业内有名的“国际物流村”。

“我们有60%的跨境商品是从深圳飞往全球,每个月大约2000多吨。”深圳天翼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黄佳怡表示,深中通道将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货运成本,吸引更多珠江西岸出口企业选择深圳。

作为深中通道登陆中山第一站,翠亨新区已率先感受到这一超级工程带来的巨大流量:近两年,该区招商引资落地的项目里,接近70%来自深圳,2023年招商引资签约超180亿元,今年前两个季度预计将达到150亿元。

直达、宽阔的深中通道上,人、车、物、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奔“流”不息,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

协同合作 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LOCAL1719646762448FAIUD2AQOZ.jpg

中山翠亨新区。翠亨新区党建综合办供图

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上,由深中两地国资平台联手打造的深中产业协作示范园区——湾区未来科技城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预计10月开园。

据规划,这里将集聚超200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5000个。“我们积极与深圳等城市开展产业协同,实现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该项目负责人谢建朋说。

长期以来,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数据显示,2023年西岸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东岸深圳的约1/3。

东岸,以深圳为代表的城市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但土地资源供应紧张,急于探索扩容新空间。西岸,中山、江门等地发展空间广阔,制造基础扎实,但经济总量较小,迫切需要创新资源加持。

深中通道以“一子落”带动“满盘活”,打通了一条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战略通道,对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加快粤东、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助推广东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助力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深圳企业嗅到了“大桥经济”的潜力,将目光投向珠江口西岸。

早在2017年,深圳市兆力电机有限公司便决定在中山购地、建厂。“这里产业空间充裕,成本相对较低,也便于我们服务周边城市的客户群。”该公司深圳厂长龚啸介绍,目前,公司七成的产线已搬到中山,总部与研发则留在深圳。

深圳鼎峰无限电子有限公司瞄准粤西农业无人机市场,在江门建设制造基地。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中山、惠州等地布局,满足产能扩张需求……

政策利好叠加交通之便,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在中山市“香港青年+中山创业”合作方案的有力支持下,今年5月,香港青年谭丽时创办的公司落地中山。“我们将在中山招聘人才,与香港联动运营,专门协助大湾区及海外企业品牌链接产业资源,开拓内地市场。”

物理空间“握手”,使产业发展“抱团”越发紧密。

当前,深圳正与珠海、中山、江门分别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深中经济合作区、深江经济合作区,规划面积总计近162平方公里,依托当地制造优势和深圳产业创新基础,以“总部+基地”“研发+转化”“链主+配套”等搭配组合,共同做大经济增量。

“长期来看,跨江分工合作的新局面将在上、中、下游和配套等4个领域全面铺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深圳市发展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

联湾成圈 人文生活交流密切

LOCAL1719646826973ZV5XFGL466.jpg

市民在深中通办专窗办业务。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供图

日前,首批深圳市社保、医保一体机顺利入驻中山翠亨新区两个政务大厅。通过线上对接和自助终端,就能快速办理参保信息查询、少儿医保参保登记等百余项社保、医保业务。

设立服务专窗、配备专业人员、线上线下结合……“深中‘政务服务同城化’,让在中山生活、工作的深圳职工及随迁家人,不出中山,就能办成‘深圳事’。”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马鞍岛)工作人员介绍。

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建设“深中融合专区”,中山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涵盖户政、出入境、人社、税务、商事登记等,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高频需求。

一桥飞架东西,将珠江口联“湾”成“圈”,串联了珠江口两岸的交通圈、产业圈,也推动着生活圈、文化圈的深度融合。

“中山、江门、佛山、肇庆等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与创意技术文化领先的深圳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为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注入新的内生力量。”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易明表示。

大湾区城市“互相串门”已成常态,各地文旅业也积极上门邀约、开门迎客,共同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023年11月,中山市首次在深圳书展设立特色文化展区,突出“孙中山文化资源”和“香山历史文化资源”。“希望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加强联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深圳书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深圳、中山两市文旅部门正计划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产业协作等。湾游记2024·音乐生活周、2024深圳·深中杯帆船赛、“由深入江 好吃到镇”沿着深中通道赏美食等文旅活动,也在积极筹划中。

“我们将紧跟深中通道开通热点,及时推出一批全新旅游线路产品。”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瑞东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开发新线路,推出‘一程多站’精品旅游产品。”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将珠江口两岸“缝合”在一起,为“黄金内湾”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一个更开放、更协调、更畅通的国际化湾区正加速崛起。(吕绍刚、王星、刘森君、严小晶、吴宇扬扬、朴馨语、宁玉瑛)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