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哪 | 达沃斯声音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夏悦超2024-06-27 23:30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随着中国宣布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全世界都投来好奇的目光。中国经济的增长来自何处?中国企业如何在全世界寻找机会?面对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要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6月25日至27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上述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夏悦超 摄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处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如是说。回顾今年以来的表现,他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达到5.3%。但同时,上半年有些月份的投资和消费情况不尽如人意,而外贸出口的增长是一大亮点。

彭森坦言,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问题,经济回升复苏的基础不太稳固,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总需求依旧不够,社会预期偏弱,还有风险挑战,特别是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

如何应对上述问题,彭森认为,可以通过逆周期的宏观政策、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推动,特别是接下来有关会议的召开,他依旧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优势专项全球负责人阿帕那·巴拉德瓦杰(Aparna Bharadwaj)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一些南部国家,它们都需要中国的产品。

阿帕那·巴拉德瓦杰还表示,目前有很多商界人士愿意继续投资中国,因为全球对中国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比如在供应链方面。另外,在全球经济增长上,中国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持续性发展

谈及全球新增长方向,众多业内人士提到了绿色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而中国一直在大力持续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金刻羽认为,由于新兴科技的出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全球正在经历结构变革。她指出,中国在这方面是先行者,比如,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比西方国家发展更快。

“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过程中会扮演重要角色”,金刻羽指出,研究表明,中国的崛起拉动了周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比如,中国正在欧洲大力投资办厂,和欧洲国家建立电动汽车相关的合资企业。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指出,如今中美的经济关系被看作零和博弈(一方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受损失),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想要大力发展并推动部分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从而实现技术升级,比如,绿色科技、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但这些正好也是欧美国家想要用来复兴经济的产业。

彭森谈到,新质生产力可以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最重要的特点是创新。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看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另一方面是过去的传统产业能够深度转型升级。此外,很重要的是对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

“中国一方面要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还要用现在的新技术赋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样新质生产力才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中国现代化作出贡献。”彭森说。

政府营造良好环境

谈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彭森认为,结合中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政府应该创造一个更好的资源环境。

彭森表示,民营企业如果能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平等竞争,能变成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这是中国经济一个很美好的前景”。他还提到,外资在中国市场也作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对外资逐步减少限制,也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

金刻羽表示,全球很多政府在市场中扮演更大的角色,可能也是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获得灵感,比如,中国的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埃斯瓦尔·普拉萨德也认为,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会基于市场体系分配资源,同时也要实行有效的监管。比如,在金融体系,能够为企业增长提供更多支持,推动更多创新。

阿帕那·巴拉德瓦杰提到,要对那些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给予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需要维护它们在中国市场中的权利。

鼓励优势新产业出海

展望未来,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寻求增长?

金刻羽认为,中国企业未来会迎来新篇章:出海。她表示,中国企业开发的一些科技产品性价比更高,可以快速应用到部分发展中国家,但中国企业在出海寻求机遇时也要面临文化壁垒等问题。目前,中东、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都是非常有活力的非西方经济体,中国企业在这些地方可以大展身手。

阿帕那·巴拉德瓦杰表示,中国企业应当出海到全世界寻求人工智能行业的增长机会,尤其是亚洲市场,因为亚洲市场的消费者更愿意接纳AI(人工智能)产品的方案,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实现新一轮发展。尽管中国的大语言模型与美国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彭森谈到了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激烈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非常沉重的压力,对全球的贸易影响也非常大。

但彭森认为,上述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今存在逆全球化的潮流,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言论,这些对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彭森举例称,美国政府对中国市场采取了一系列遏制政策,包括将于今年8月1日起,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而欧盟在没有工商业主动申请的情况下展开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调查。这些问题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创新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尽管如此,彭森仍表示,要鼓励一些优势的新产业出海,中国不想打贸易战,希望通过磋商、谈判能够解决,解决不了就在世贸协定的框架下解决,“我们不愿意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

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全球化是一件好事情,各国政府要建立有利环境,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他举例称,部分国家政府正试图阻碍全球化,是因为受到本国舆论压力。而中国需要说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让它们相信欧美等国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且都是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