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持续让利 上半年近百只产品降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琦2024-06-27 06:53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近期,又一批基金产品选择降费。

6月25日,兴业基金宣布,自2024年6月25日起调整兴业聚惠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并相应修改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的相关内容,该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6%调整为0.4%。兴业聚惠混合型基金是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最新规模仅为1.01亿元,年内收益率为3.28%。

与上述基金类似,6月以来,已有10余只基金产品下调基金管理费率。

例如,工银瑞信基金决定自6月21日起,调低工银瑞信红利优享基金的管理费率,工银红利优享基金管理费年费率由1%调整至0.6%。工银红利优享基金是一只红利主题基金,最新规模为4.77亿元,年内收益率为22.8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基金1年多以来第2次下调管理费率,2023年5月,该基金曾将管理费年费率由1.5%调整至1%,托管费年费率由0.25%调整至0.2%。经过此次降费后,该产品管理费率已达到主动权益类红利策略基金产品的最低水平。

长城基金决定自6月24日起降低长城久益灵活配置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C类基金份额销售服务费率和A类基金份额申购费率,其中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1.2%调整为0.4%,基金的托管费年费率由0.2%调整为0.12%,0.4%的管理费率已经是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最低。

拉长时间来看,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93只基金下调基金管理费率,85只基金下调基金托管费率,两种费率均下调的基金数量为65只。

从今年降费的基金类型来看,偏债类基金是今年基金降费的主力军,其中28只债券型基金宣布下调基金管理费率,13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下调了基金管理费率。目前,债券型基金数量超过3600只,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17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下调了管理费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还有13只被动投资型基金和8只FOF基金也下调了基金管理费率,费率已处于极低位置的货币型基金中,也有4只产品降低了基金管理费率。

从基金管理人来看,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各有7只基金降低基金管理费率,鹏华基金和天弘基金则分别有5只和3只基金降低基金管理费率。

产品同质化一直被认为是基金主动降费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当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但过度的同质化加剧了投资者的选择风险,也可能带来恶性竞争,并给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并加大了行业内耗。”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还有部分基金降费则是因为基金经理发生变更、投资策略也相应有较大变化。一些基金公司对一些产品定位进行了战略调整,灵活配置型基金的风格由偏股调整为偏债,其费率必然也会作出相应调整。例如,长城久益灵活配置基金为一只主动权益型基金,最近几个季度投资组合中股票市值占比均超60%。不过,今年6月18日,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现任基金经理比较擅长债券类投资,该产品的投资策略或有较大变化。

此外,也有不少下调管理费率的基金为规模较小的迷你型基金。或许是出于“保壳”目的,不少迷你型基金通过降低管理费率提升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的竞争力。具体来看,共有43只基金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其中九泰天宝A、泰信鑫利A、国融融泰A、新沃通利A等基金规模更是不足500万元。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