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基金】走进量化大观园,探索多样策略的奇妙世界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6-26 17:12

在金融的世界里,量化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投资工具,它更代表着一种创新的思维革命。量化投资让我们认识到,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算法的精确运用,即便是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也能风雨无阻地航行,捕捉到成功的可能。【点量投资】系列文章希望与您一起揭开量化投资的神秘面纱,和您一起探索量化的世界,跟您一起感受量化投资的魅力。

本期【点量投资】将走入量化投资的策略大观园,了解其中的多样玩法。

量化投资作为数字时代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度解读和精准操作的艺术,其神秘面纱正在逐渐被揭开。现在,让我们一起揭开探索支撑这一艺术的多样化策略。

量化策略,顾名思义,是指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对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并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其核心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将复杂的金融市场信息转化为可操作的交易信号。它决定了如何根据模型的预测来选择投资的股票、确定投资额度以及分配投资组合。此外,量化策略还包括风险控制,这样就能保证投资决策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

举例来说,多因子模型策略在选择股票时,会综合考虑价值因子、质量因子、动量因子等多个因素。这些因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股票特性,通过给它们赋予不同的权重,就能计算出每只股票的综合得分。在具体操作中,会把相关数据输入多因子模型,模型会根据这些因子和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然后挑选出得分较高的一部分股票来构建投资组合。

为什么要综合考虑这么多因子?

这是因为单一因子可能存在局限性,而综合多个因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为了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多因子策略会严格遵循风险分散的原则,对每只股票的投资额进行限制。同时,该策略还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重新计算因子得分,淘汰掉表现不佳的股票,吸纳新出现的高得分股票。这样频繁地调整投资组合,会不会增加交易成本呢?其实,适当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投资组合的绩效。此外,策略通常还设有止损和止盈规则,能够自动执行卖出操作,以避免遭受大幅损失并确保利润的锁定。通过这些措施,多因子模型的洞察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操作,同时在持续的风险评估和调整过程中,追求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六大量化策略

目前市面上主要分为六大量化策略:主动量化、指数增强、市场中性、CTA、套利以及量化多策略。在这些策略中,公募量化基金主要集中在主动量化和指数增强两大策略。而专户和私募产品则涵盖了全部策略。

1、主动量化策略通过各种量化模型和算法来识别被市场低估或高估的股票。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优化的股票组合,以期在长期内获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常见的量化选股策略模型主要包括:多因子模型、技术分析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通过量化模型的严格筛选和评估,能够控制人为情感和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2、指数增强策略其目标是在对标基准指数的基础上,通过精选个股和把握市场时机来实现超额收益。这种策略通常依赖多因子等模型来筛选出潜在表现优异的股票,并通过对市场数据的深入分析进行优化配置。

3、市场中性策略通过多空对冲方式消除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涉及同时建立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平衡市场风险。

4、套利策略通过利用市场中的价格不一致性来获取无风险利润,包括ETF套利、期现套利和时间差套利等。这些策略的核心在于发现并迅速利用不同市场或资产之间的价格差异。与市场中性策略不同,市场中性策略关注风险对冲,而套利策略则关注价格差异的利用。

5、商品交易顾问(CTA)策略主要依赖于商品期货的波动性和趋势来追求超额收益。涵盖能源、金属、农产品等期货,通过分析价格趋势和市场动态进行多头或空头操作。其显著优势在于与股票市场相关性低,能够在股票市场表现不佳时提供分散化收益。

6、量化多策略通过整合多种低相关性的量化策略来分散风险,并捕捉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机会。

图片2.png 

量化策略的具体实践

在量化投资的实际操作中,策略通常从选股、择时和交易这三个主要角度出发,涵盖了投资决策的核心环节。

选股策略

在量化投资中,选股策略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从大量股票中筛选出符合特定标准的股票,以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过程。选股策略是量化投资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投资组合的组成和潜在收益。

1、多因子模型策略通过结合多个不同的因子来选择和投资股票,从而分散单一因子可能带来的风险,以期增强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综合考虑多种影响股票收益的因子,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常见的因子包括价值因子、质量因子、动量因子和规模因子等。通过结合这些不同的因子,旨在构建出一个平衡且具有抗风险能力的投资组合。

2、事件驱动策略基于对特定事件(如并购、重组、财报发布等)的分析来进行股票选择和投资决策。其核心理念是特定事件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可以通过提前预测和分析这些事件来争取超额收益。常见的事件驱动包括并购事件,重组计划以及公司重大财报发布等。

择时策略

择时策略在量化投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旨在通过分析市场信号来决定何时进入或退出市场实现超额收益。

1、动量择时策略通过捕捉市场价格的动量效应来制定买卖决策。其核心理念是价格上涨的趋势将继续,而价格下跌的趋势也会延续。常用的动量指标包括相对强弱指数(RSI)、移动平均线(MA)等。这个策略的目标是在市场趋势中获利,同时通过及时调整头寸来减少波动风险。

2、宏观经济择时策略基于对宏观经济数据和指标的分析来决定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时机。核心理念是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环境对市场表现有显著影响。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失业率等。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从而制定相应的买卖策略。

3、技术指标择时策略通过分析市场技术指标来判断买入或卖出的时机。核心理念是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历史数据中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常用的技术指标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和MACD等。通过结合多种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择时策略提供更为准确的市场买卖信号。

交易策略

在量化投资中,交易策略决定了具体的交易执行方式,通过优化交易过程来降低成本、减少市场冲击,并最大化执行效率。

总之,选股策略、择时策略和交易策略在量化投资里都有各自的侧重点。选股策略主要是挑个别股票,通过分析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找出潜在的投资机会。择时策略更关注市场整体的进出时机。交易策略则注重交易执行的过程,保证选股和择时策略能有效实施。

在公募量化中,主动量化策略和指数增强策略是比较常见的两种。主动量化策略通过主动选股,从市场中找出被低估的股票,力求在基本面和技术面上获得优势。并且该策略不仅在选股上进行择时,还可以在仓位上进行调整,以应对市场的短期波动,从而追求超额收益。指数增强策略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选股策略主动调整投资组合,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力求选出表现优于指数成份股的个股。由于指数增强策略受到成份股限制,其择时能力相对较弱,但仍通过策略性调整和优化,力争在市场机会中提升产品收益。

不断进化的策略

展望未来,量化策略会在复杂多变的投资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不管是挖掘新的数据源,还是开发更先进的算法,又或者提升计算能力等等,量化投资策略的不断演进会带我们走向一个更高效、更透明、更可预测的投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策略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工具,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它会不断吸收新知识,适应新变化,创造新价值!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