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零食,让记忆也有了味道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作者:殷雷2024-06-26 07:20

今年高考期间,“一包零食减压定律”的话题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压力一大,就想往嘴里塞点什么”“虽然不饿,但零食可以让我感到快乐”“吃零食的时候身心都处在放松状态”……还有人把零食的谐音与好寓意联系起来,比如“芒里偷闲”“杨梅吐气”等等。吃零食解压这一新的“打开方式”,帮助休闲食品行业收获了不少新的消费群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零食这个话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零食记忆。如果把童年看做是一条线,那么零食就是串起这条线的一颗颗闪光的珠子。在物质资源还相对不那么充沛的年代,愉快的时光往往与零食一起定格:一个大的透明塑料罐子里装满红红绿绿的泡泡糖,买来和小伙伴比试谁吹起来的泡泡大;磕着碰着了不要紧,来一两颗麦丽素或一把陈皮丹作为“救命仙丹”;手臂那么长的米棍口感酥脆、入口即融,开心了就掰一半与他人分享……零食让记忆有了味道。为什么很多80后、90后乐意带着朋友或者小朋友逛怀旧小卖部?想分享的不只是一种滋味,更有在过往经历中熠熠闪光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童年零食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有一种说法是,山东人能长大高个,全凭从小就吃钙奶饼干,基础打得好。作为山东婚礼上的常客、馈赠的佳品,钙奶饼干在一段时间内是山东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偷偷干吃麦乳精的经历可能很多调皮的小孩都曾有过。北京的北冰洋、天津的山海关、哈尔滨的大白梨、沈阳的八王寺、西安的冰峰……每座城市的夏天,曾经都有属于自己的汽水味儿。可以说,零食是某个地方风土物产的表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塑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岁月不居,一些存在于记忆深处的零食渐渐淡出市场,也有不少老零食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如今,吃零食早已不是小孩子的专属,零食也不再是高油高糖的代名词。从0添加反式脂肪酸的酥脆薄饼,到配料除了西梅什么都没有的厚肉西梅干,吃得安全、健康、营养日益成为零食消费者的共同选择。包括良品铺子在内的国产零食品牌,推出并践行“减盐、减糖、减脂、减油、减食品添加剂”的“五减”理念,让自然健康的零食渐成消费市场的风尚。而除了营养价值,零食的“情绪价值”也得到发掘,人们吃零食的目的也在悄然发生转变。零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休闲小物,它的新陈代谢和与时俱进,成为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如今,小零食撑起了大产业。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2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66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和稳健的增长态势。小零食也能牵动大变化。据分析,与全球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相比,我国人均休闲食品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包括良品铺子在内的国产零食企业不断擦亮品牌、铸就口碑,随着更多高品质零食受到市场与消费者青睐,这个万亿级市场有望进一步壮大,健康饮食文化也将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从糖果、坚果到膨化食品、肉制品,从填饱肚子、给忙碌的生活解压到提供稳定正向的情绪价值,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零食构成了丰富多彩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向前,零食的品牌、种类、包装和口味一直在变。不过可以确定不变的是,每个时代的零食都会深度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人们的快乐时光,并在一代代人记忆中不断创造新的闪光点。

这正是:果腹解压小零食,定格时光可追忆。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