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大咖,重磅发声!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赵心怡2024-06-23 19:09

【导读】多位大咖,重磅发声!涉及创新与并购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存量整合是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整合产业;增量发现即发展未来产业,这两者都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

在6月2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上,华民投创始合伙人、总裁、论坛秘书长崔斌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该论坛由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华民投、国元证券联合主办,中国基金报等联合支持。

此次论坛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未来产业发展”为主题,数百家上市公司与机构代表围绕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并购重组提质增效等议题展开讨论,分享观点。

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很重要

“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通畅的融资渠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备条件。某种意义上,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崛起的胜负手之一。”崔斌说。

崔斌认为,在此大背景下,新“国九条”和“科创16条”相继发布,主线是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吹响了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的冲锋号角。

(华民投创始合伙人、总裁、论坛秘书长崔斌)

作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产业的集聚地之一,合肥也关注未来产业的机遇。

论坛上,合肥市委副书记、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表示,合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打造基金丛林,助力产业发展;全力营造创新环境更优、创新成本更小、创新难点更低的良好的生态;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全力打造全国科创金融高地。

“要一起开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蓝海,真正把缘分变成合作,把勤奋变成共赢,把场景变成风景,在合肥创新愉快、创业成功、创造辉煌。”罗云峰说。

(合肥市委副书记、合肥市市长罗云峰)

创新:与最牛的人“捆绑”,天花板要足够高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会上,天壕能源及聚辰半导体董事长陈作涛表示,中国芯片设计行业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时期,聚辰半导体在研发上投入很大,对未来场景的产品做了研发规划和布局,相信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创新的原则,联创光电董事长伍锐分享说,一是有没有跟最牛的人“捆绑”,二是做的事情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

“我们与来自中科院等顶尖机构的科学家形成了稳定的团队,只要跟他们一起往前走,天花板就足够高。剩下的无非就是今年不成功,明年成功;明年不成功,后年总能成功。”伍锐说。

万丰奥威董事长赵亚红认为,万丰奥威从消费升级的方向做产业,从原来的汽车零部件到现在的低空经济,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整体改善民生的需求为目标来发展公司的产品。

“我们的战略很清晰,聚焦主业,做自己专业的事情。例如,在轻量化零部件里提供更多真减排、更有效的方案;同时,借助AI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更新和升级换代。此外,优化国际化的布局,积极地走出去。”赵亚红说。

诚迈科技董事长王继平表示,诚迈科技所在的信创技术领域是未来很好的赛道之一,现在市场规模在10万亿级,未来几年规模还将不断增加。

奥来德董事长轩景泉表示,技术的真正实现要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公司一直坚持‘小而美’‘富而强’,美是特色,强是话语权,最终用我们科技的本色体现我们的价值。”轩景泉说。

“卷”到极致是并购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赖于整合存量、培育增量,而并购重组是实现优化存量、消化余量、提质增量的必经之途。”崔斌表示。

对于并购重组这一热门话题,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逻辑上和趋势上,我们认为中国的并购重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刚刚开始。”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说。

赵晓光认为,随着各个行业“卷”到极致、“卷”到结束,并购重组会到来。各个领域资源会向头部企业集中,这符合中国产业目前发展的需求。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认为,中国企业历史性的并购机遇要出现了,主要有4类并购机遇:机遇一是公司出海,在更广阔的出海领域里,有很多并购机会;机遇二是科技企业,大企业需要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优势,不这么做可能会掉队;机遇三是周期公司,过去是快鱼吃慢鱼,而随着加杠杆时代结束,现在是慢鱼吃快鱼;机遇四是消费企业纵向并购,在下沉市场,中国消费品牌还有成长的空间,会产生并购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认为,与此前出海相比,此轮出海有一些新的变化,不是简单购买技术、产品,而是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全球。

张毅从财务、融资、业务、法律等多个维度分享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必须考虑的问题,并建议要选好内部和外部团队。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