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增38倍,分红超千亿!24岁港交所:拥抱新经济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罗曼2024-06-23 09:03

2000年6月27日港交所上市成为世界上首批上市的交易所之一。它不仅见证了香港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更以其创新精神和前瞻性的锐意改革,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佼佼者,连续多年摘得全球IPO之冠。

今年是港交所上市24周年,其间取得的成就用“全球瞩目”来形容毫不过分,沪深港通的开通与多次扩容,还有债券通、互换通等等,互联互通的持续优化完善,更深更广更宽的打开了中国内地与全球连接的大门。2018年掀起了“25年来力度最大”的改革浪潮,打破了“同股不同权”的上市限制,一时间中概股、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如“过江之鲫”赴港上市,从而改变了港股生态圈,拥抱新经济成为主旋律。

6月21日港交所24周年庆典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香港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机制也取得许多成果。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基础设施,港交所肩负着引领和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使命。未来将会不断完善和丰富港交所的产品和服务,为国家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球首批上市交易所之一——港交所

香港证券市场始于1866年,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百余年间历经多轮牛熊交替以及金融危机,港股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有效率、最公平、最成熟的证券市场之一。

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成立于1980年7月,而在成立前,香港有4家交易所,即“四会鼎力”,分别是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九龙证券交易所。然而四会并存导致各种弊端,比如互相竞争造成上市公司质量下降,各自独立运营造成交易效率降低,当局监管不易,导致投机成分过重。

1986年3月27日,四会合并,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成为香港唯一的合法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被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接纳为正式成员,从而建立了与世界各地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广泛合作。

四会合并和联交所的开业,是香港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合并后大大提升了香港股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壮大和突出,在联交所的锐意进取下,加之香港经济表现出色,外资金融机构来港展业等,香港股市不断创出新高。

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证券市场投机过度、对外来冲击的抵抗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充分暴露,由此促进了证券行业内一连串的重大改革。1999年,香港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公布,建议把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期交所)实行股分化,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持有,2000年3月6日,三家机构完成合并,合并后的港交所于同年6月27日以介绍方式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世界上首批上市的交易所之一。

2005年,建设银行选择香港为其唯一上市地点进行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710亿港元,成为当年全球集资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突显了香港市场的深度。2006年,港交所迎来首家同时在上海和香港发行A+H股的内地公司,集资额219亿美元成为当年集资额最高的公司。

2009年,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荣登全球第一,这其中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功不可没。2010年港交所迎来首位内地背景的行政总裁——李小加,自此港交所也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上市24周年,累计现金分红超千亿

一组数据充分展示了这24年间港交所一路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港交所市值从2000年的86亿港元增加值3260亿港元,24年间港交所市值增长38倍。

在2000年至2023年间,港交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增长迅速,由23亿港元增加至205亿港元,同样反映了其稳健的基本面和多元化的收入来源。Wind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今已实施现金分红18次,累计现金分红1154亿港元,分红率高达87.93%。

港交所的证券市场日均交易额持续攀升,已从2000年时的130亿港元增至超过1100亿港元,反映出投资者的兴趣不断增加。港交所的衍生产品市场也有蓬勃的发展,截至2024年5月,日均成交量达156万张合约,较2000年的日均成交量37500张合约,有显著增长。

在新股方面,港交所称今年共收到73 家IPO 申请,比去年下半年增加了大约50%;今年目前为止新股已上市27 家。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港交所作为香港关键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经营者,作出的行动和决策对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到,港股市况近来持续向好,现在有110家企业正排队上市,他对新股市场前景很有信心。

陈翊庭称,港交所致力于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及竞争力,并会继续落实多项市场基建提升措施,引入多元化产品及拓展全球网络。

互联互通10周年,推动两地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全球首创的互联互通机制今年迎来十周年。

2014年4月10日沪港通正式落地,2016年深港通开通,标志着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架构全部完成。

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开始为A股和港股市场结构带来一些长期的、深远的、有益的改变。最新数据显示,互联互通自开通以来,南向资金合计高达32520亿港元,北向资金合计达到18186亿港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陆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额1330亿港元,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10亿港元,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了两地资本市场的交投活跃。

除此之外,债券通也于2017年7月3日正式推出。债券通自推出以来,不论在成交量、外资持有量及登记投资者数量方面均有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1—5月,债券通北向通的交投继续呈整体上升趋势,平均每日成交额445.7亿元人民币,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量达到4.6万亿元人民币,债券通北向通投资者总数821间,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总额4.22万亿元人民币。

正如陈翊庭所说,互联互通是一项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未来,在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深化过程中,市场各方期待能围绕着几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将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例如期权等,丰富投资者选择;二是,放宽对交易标的限制,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股票、ETF标的等参与互联互通交易;三是,持续简化互联互通交易流程,比如优化跨境资金清算和结算机制,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四是,对于互联互通业务,可以在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合作,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五是,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下股息红利税务安排,提高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港交所不断优化互联互通,涵盖的产品最初由股票逐步扩展至债券、ETF、利率互换产品。6月21日陈翊庭接受证券时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离岸国债期货的推出正在准备,一有具体的时间表将会第一时间公布,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

陈翊庭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贸易结算上,很多国家的企业都愿意接受人民币,所以港交所在离岸人民币资金上配套更多的使用场景,如果港交所提供很多人民币计价的产品,提供更多有关人民币的风险管理工具,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是充满想象的。

(左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右港交所主席唐家成,拍摄/罗曼)

香港已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截至2022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接近10000亿元;全球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约75%在香港进行。使用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当前正越来越受欢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已可以用人民币结算。

去年6月,港交所推出全新的港币及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引入了做市商机制(即“双柜台庄家模式”)。做市商通过不断向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可以激活这些股票的流动性,缩小价差。

截至5月19日,申请增设人民币柜台的企业已有23家,均为港股市场大市值公司。据统计,这23家企业合计日均成交量占港股日均成交量的近四成。而这些公司也是做市商愿意做市的股票,市场需求强劲。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有很多种,重要的是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且有丰富的投资渠道可作选择。港股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增设人民币柜台,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陈翊庭表示。

拥抱新经济

自2018年4月底港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以来,一共迎来了707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额1.5万亿港元。

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上市发行部服务主管韩颖姣近日公开表示,2018年的上市制度塑造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新经济生态系统,改革以来香港一共有299家新经济公司成功上市,IPO募资额9449亿港元。

也即是说,新经济公司募资额已经占据了2018年4月底以来募资额的65%,上市数量占总数量的42%。

如今,港交所对新经济公司“迷之痴恋”,更是降低上市门槛推出18C章,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按此渠道上市。第18C章去年3月底正式生效,至今只有1家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上市,黑芝麻智能通过聆讯,即将开启全球路演。

“我希望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18C章公司来港上市,我们也会做好我们的服务。”港交所CEO陈翊庭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