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突然密集调研医药股,什么信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许诺2024-06-21 20:07

在临阵换风格的非医药基金减仓完毕后,基金经理开始密集调研医药股。

在医药股严重跑输市场后,跑得慢、跌得多的医药赛道却被许多基金经理视为安全港。6月中旬后,医药股频繁披露各大公募医药基金经理的调研,有医药基金经理判断公募今年一季度超配医药股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非医药基金大量涌入。随着医药赛道股价表现低迷导致此类临时性参与的基金损失较大,此类非医药基金或已在近期完成减仓,这可能为医药赛道提供更好的投资时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全市场业绩倒数15的基金产品中,有基金产品的“前任重仓股”清一色指向人工智能算力龙头,与当前公募业绩冠军的重仓股组合高度接近,但在十大重仓股从人工智能全部换成医药后,该只原本重仓AI的非医药基金不仅错过争夺冠军的机会,还因换赛道操之过急导致全市场业绩惨烈倒数。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

在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公募医药基金经理对医药赛道明显上心。

在资源股、红利股、中字头、人工智能等各个赛道轮番上阵后,在今年上半年被投资者打进“冷宫”的医药赛道可一点也没闲着。尽管今年上半年的许多基金经理在医药赛道的投资中被现实重击,但也因为医药赛道基金表现落后,使得在2024年上半年即将结束之际,跑得最慢或者几乎没跑的医药股却成为基金经理最为上心的对象。

基金经理在医药赛道的调研频率从6月中旬开始显著增加。华润三九6月18日发布信息显示,易方达基金近期调研该股;奇正藏药同一日发布信息显示,该股近期接待浦银安盛基金等多家机构调研。而在前一日,A股医疗器械赛道股票之江生物披露信息显示,西部利得基金于近期调研该股。此外,鹏华基金调研可孚医疗、工银瑞信基金近期调研昆药集团,财通基金则在前几日调研原料药公司贝斯美,前海开源基金则去了健康元。

事实上,上述基金公司调研的医药股中,除了少部分具有红利性质的大型医药国企外,大部分的医药赛道股在年内的股价表现都较为惨淡,医药赛道拖后腿也使得许多基金经理的业绩进入全市场倒数。目前医药主题基金在全市场业绩倒数15只产品中分布较多,以华南地区一只医药主题基金为例,该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损失接近30%,与此同时,在全市场业绩前15强的基金产品中,几乎无一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医药股,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医药赛道在今年上半年被视为基金经理的无效仓位,使得许多部分注重仓位有效性的基金经理极力避免在上半年过早涉足医药。

非医药基金涌入成反向指标,人工智能基金换赛道惨烈倒数

业内人士判断,当前基金经理开始加紧调研医药赛道,除因医药估值低且上半年股价落后较多,另一因素在于扎堆进入的非医药基金可能在四五月间减仓完毕。

“每一次非医药基金产品大量涌入医药赛道,医药都表现不好”深圳地区的一位医药基金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当医药赛道大多只剩下熟悉该赛道的医药主题基金经理,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清净的时候,医药赛道往往具备了更好的买入机会。这位基金经理在谈及医药赛道股价表现时强调,每一轮外部基金产品的涌入,医药股的走势都不会太好看。

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初的公募基金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持仓占比高达13.57%,这一超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非医药基金的临时切换。

以国内某公募旗下一只几乎全部买进医药赛道的基金为例,尽管该产品并非医药主题基金,但基金经理配置给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医药上市公司,使得当医药赛道整体表现低迷的上半年市场中,该只风格上高度靠拢医药赛道基金的产品严重跑输市场,其在今年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亏损超过20%。

事实上,上述非医药基金变成医药基金的现象并非个例,今年年初的基金经理对医药赛道几乎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医药赛道可能是2024年弹性最大、最为赚钱的行业”,这使得许多管理非医药主题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其核心持仓中特别突出对医药赛道的配置,“以使产品净值能够抓住市场最具进攻性的标的”。

上述判断不仅使得许多基金经理在上半年过早布局医药股,也使得一些基金产品本可进入全市场业绩15强,却无奈落入全市场倒数“十五差”,这归因于基金产品在行业风格大变脸中错过本可抓住的业绩飞跃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华南地区的一只重仓人工智能的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将前十大股票全部换成医药股,该基金产品的年内业绩损失高达25%。以更换赛道前后的第一大重仓股在今年以来的表现上看,此前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为中际旭创,其为A股人工智能算力板块的龙头上市公司,该股今年以来截至6月18日的股价涨幅达到82.88%,该基金产品放弃人工智能赛道后,更换到医药赛道后的第一大重仓股为A股创新药股票荣昌生物,该医药股今年以来的股价跌幅超过23%。

有公募人士猜测,考虑到医药股今年上半年表现低迷,且披露完毕的2024年一季度的医药行业财报较为勉强,临时切换风格而来的非医药基金产品减仓目前或已完成。

跑得越慢下半年越安全?公募预期医药利好逐步兑现

显而易见的是,许多基金经理在人工智能板块的“见好就收”的退出实属过早,而在潜伏“底部”医药赛道的策略上又似乎操之过急,但当目前人工智能又涨了半年而医药赛道又多跌了半年,落后太多的医药股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反而进一步增强。

华安基金认为,医药行业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关键指标显示出好转趋势,预示着供给端的库存问题正在得到解决,行业基本面正在恢复。估值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当前的市盈率接近历史相对低位,接近疫情前水平,且有反弹迹象。经过疫情三年的估值消化,行业估值已经完全消化了疫情带来的超调,为未来增长提供了空间。产业逻辑上,国产医疗器械的技术力提升显著,国产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力增强为国产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医疗器械行业出海步伐加快,海外业务增长迅速,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医疗反腐政策的影响正在减弱,行业秩序正在重塑,新政策的出台有望提振需求端。

2024年,“创新药”一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组成部分,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且新版的工作任务共提及6次“创新药”字眼。由此可见,创新药发展全链条支持将是2024年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其将面临审评审批、成果转化、支付方式、多层次医疗保障、临床综合评价等全链条改革,有望助力行业发展,利好相关企业。此外,近年来医保支付和商业健康险的多元支付机制持续加大支持创新药,扩大了其可及性,将助力行业发展。

深圳地区一位医药基金经理也认为,当前医药行业政策出现转暖信号。目前北京、广州和珠海等地已经出台支持创新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文件。文件措施契合行业痛点,预计后续卫健委、医保局、各地方政府都有支持政策出台。本轮政策预计对部分医药企业2025年的业绩会产生明显影响。另外,胰岛素集采续约结果出炉,部分产品价格有所回升,此举有望打破行业螺旋式降价的担忧。

上述人士判断,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底部区间,在相关基金上半年或因医药表现失望而减仓后,目前机构持仓不拥挤,当前申万医药行业TTM估值不到30倍,处于过去10年估值底部区间。假如2024年板块实现10%左右利润增速,板块对应2024年估值会进一步回落至25倍附近。考虑到医药板块的刚需属性和久期较长的特性,防御属性凸显。从动态角度看机构持仓,由于2024年上半年板块业绩仍受到行业合规调整影响,预计机构持仓有明显下降,预期随着支持创新的政策落地,医药板块季度同比增速有望实现回升。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