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AI盛会,亮点抢先看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严曦梦 谭镕2024-06-21 12:59

7月将近,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将在沪举行。本届大会筹备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6月2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时间为7月4日至6日,展览时间为7月4日至7日。围绕“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主题,大会将打造“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智能体验”四大板块,届时将邀请世界顶级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来沪,共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产业动向、向善治理。目前,大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与往年不同,大会将同期召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展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同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多家参展企业。多模态大模型,大模型行业应用,人形机器人……企业纷纷秀起肌肉,令人目不暇接。

1500余项展品将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

本届大会论坛将按照“1+3+10+X”架构焕新呈现,包括1场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全球治理、产业发展、科学前沿3场主论坛,10场主题论坛和若干场行业论坛,涵盖AI伦理治理、大模型、具身智能、投融资、教育人才等重点话题,全面体现AI向善、国际合作、共治共享的价值导向。目前已有9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和88位国内外院士确认参会,共200余位重磅嘉宾将与会并发表演讲。

大会展览面积超5.2万平方米,重点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聚焦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最新成果,首发一批备受瞩目的创新产品。目前已有特斯拉、微软、施耐德等500余家企业确认参展,市外企业和国际企业占比超50%,展品数量已超1500项。同时,本届大会“SAIL奖”共收到海内外参评项目超200个。

此外,本届大会应用体验聚焦人形机器人、虚实融合、自动驾驶、无人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打造全新智能科技盛宴。AI Agent将成为观众参会智能大管家,“模力奇域”将带领观众体验AIGC的神奇魅力,机器人矩阵将与观众亲切互动。

将同期召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与往年不同,本届大会将同期召开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展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亟需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趋利避害、管控风险,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国主张坚持广泛参与、协商一致原则,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差异性的基础上,推动多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形成广泛国际共识。”孙晓波说。

本次大会主题是“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体现两方面的办会初衷:一是搭建开放包容、平等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邀请各国政府及产学研代表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议事厅”,助力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二是通过各方各界全面深入讨论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问题,防范人工智能潜在风险,充分挖掘其带来的机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真正造福全人类。

同时,出席本次会议的政府代表来自各地区,既包括人工智能发展较为领先的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大会将专门举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论坛,中国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届时将主持会议,各国政府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将阐述政策主张。

“我们期待各国代表在上海充分交流看法、凝聚共识。中方将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孙晓波说。

严曦梦摄

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各项任务已全部落地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当前,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各项任务全部落地,已形成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创新的全产业链布局。

其中,上海优势企业集聚发展,创新规模持续扩大。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建成,打造五大专业服务平台,吸引80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目前上海市已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产生了制造业、金融、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垂类领域应用。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实现双足避障行走。算力语料方面,4200亿Token的语料数据实现开源,在打造人工智能全栈自主创新生态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产业基金带动投资,创新人才持续集聚。基金释放乘数效应,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募资31亿元,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奇绩创坛等12支子基金,撬动投资规模572亿元。多层次人才梯队基本成型,一批顶级专家和青年英才来沪发展,人才规模达到25万人,占全国近1/3。

安全领域先行先试,创新治理持续完善。上海出台并实施我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探索构建体系化治理框架,统筹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推动上海在人工智能标准领域先试先行,发布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努力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标准”。

大模型应用持续落地

“当你询问某上市公司财务情况,大模型将会将其情况进行梳理,并且分析数据,呈现分析报告。面对上千份电话会议,也只需要上传音频就可以获得总结信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在即将到来的大会上,星环科技将带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产品发布和展示。”孙元浩说。据介绍,星环科技大模型产品“无涯•问知”将在会议期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大模型应用产品问知AI PC版、星环知识平台TKH、智能业务分析洞察平台“无涯•问数”、 星环语料开发工具TCS也将在会议中展出。

建立企业专属数据库,分析财务报表,帮忙进行合同审核……大模型的应用真正在各个领域逐步落地。过去一年,国内大模型企业发展迅速,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大模型发展过程面临不少挑战。“模型做‘大’其实十分困难,这需要算力、系统、数据、算法四大要素支撑。”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参展企业阶跃星辰系统负责人朱亦博说道。

“大模型在落地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更加关注大模型所真正能够带来的内容。技术、成本、人才、数据,这几大要素对于行业而言仍面临不少挑战。”孙元浩说,其中,语料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大模型的准确度。而语料的梳理往往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更长时间。如何更好清理语料、训练、微调,并最终构建各企业自身AI应用,这些是产品发展方向。

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备受关注。“目前,不少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局面,而AI将会催生出各类应用。”孙元浩说,公司正积极与AI PC等厂商沟通,期望以预装方式提供服务,并且以本地小模型和云端大模型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状况下的需求。

朱亦博表示,阶跃星辰在算力、系统、数据、算法四大要素上坚定投入,推出自研产品,并与中文在线等企业合作,以“自有+合作”的方式探索C端应用。

“面向未来,我们希望在实现多模态模型统一理解和生成后,通过具身智能这一载体与环境交互,搭建世界模型,并最终实现AGI这一目标。” 朱亦博说。

在具身智能赛道,由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人形机器人也将亮相展会。据介绍,青龙人形机器人身高185cm,体重82kg,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支持多模态机动、多模态感知、多模态交互和多模态操控,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牛顿米(N.m),算力支持400TOPs。

谭镕摄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