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缺口大、发展不平衡,专家们这样为中国碳市场支招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余继超2024-06-20 14:10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提升我国碳市场的运行效率,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特别是欧洲碳市场对接的能力建设?如何激励商业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完善我国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生态和长效机制建设?

在6月19日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绿色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激励”全体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面临着绿色项目资金缺口巨大、绿色金融供给不足等多重挑战。进一步把碳市场发展好,一方面要向其他行业扩容,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和工具,最终形成从碳市场、碳定价到碳资产管理、碳信用的良性循环。

多重挑战:资金缺口大,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信息披露、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境内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绿色债券存续规模约1.9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面临着绿色项目资金缺口巨大、绿色项目经济效益不高、绿色金融供给不足等多重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指出,亚洲的新兴国家每年需要1.1万亿美元才能满足他们的气候目标,目前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安联投资首席财务官托马斯·辛德勒(Thomas SCHINDLER)也表示,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绿色转型融资端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概需要2.4万亿美元资金,以履行其《巴黎协定》承诺,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金额。

明讯银行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布朗(Philip BROWN)指出,“脱碳减碳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挑战。麦肯锡202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若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需要平均每年增加资本支出3.5万亿美元。这一数额相当于2020年全球企业利润的一半。光靠银行解决不了这么多的资金,必须要让资本市场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转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绿色金融的发展就跟绿色低碳转型一样是长期任务,目前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问题。一是绿色金融的资源总量方面还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如何根据绿色转型双碳目标,推进持续不断的金融资源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形成绿色金融需求和供给之间更好的匹配和平衡?这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二是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和实践活动之间也存在不平衡。屠光绍谈到,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才能使得绿色金融的实践活动有更强劲的支持。另外,绿色金融体系方面也存在不平衡,比如,在新能源、绿色技术、环保技术等纯绿方面发展很快,金融资源在这方面占据了很大比重,但高碳高排放行业等需要进行低碳低排放转型的行业,金融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从绿色金融的结构看,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很快,但相对来讲,中国绿色股权投融资还是发展不够,这与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不够相关。绿色金融体系既需要债权,也需要股权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屠光绍表示。

此外,屠光绍认为,在绿色金融的服务对象方面,大企业受到关注较多,资源配置上要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绿色转型。

发展目标:建起来,发展好,功能强

面对多重挑战,与会人员表示,亟需探索绿色金融的制度创新和市场激励,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功能,切实提升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德国商业银行国际公司业务董事会成员罗兰·博姆(Roland BOEHM)认为,全球绿色转型,如果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和德国不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中德必须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解决绿色转型面临着的全球挑战。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健也提出,“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希望深化境内外的业务合作,加强中欧市场的对接,更好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贱阳认为应该从四方面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一,进一步发挥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的支持引导作用,更好服务绿色债券融资,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第二,进一步发挥中央对手清算和风险管理作用,将更多的绿色债券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提高绿色债券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水平;第三,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的应用范围,培育和推动绿色金融的投资市场活跃发展;第四,进一步发挥大宗商品清算功能,助力我国碳市场深化发展。

斯里尼瓦桑指出,中国于2021年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TS),这已是非常大的举措,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覆盖更多行业,中国碳市场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ETS可以从碳排放拍卖中获取收入,形成更多的绿色投资。现在中国有碳排放强度指数,可以考虑进一步制定排放上限,这样会更加有效。

面对绿色项目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斯里尼瓦桑表示,财政资金有限,需要调动私人部门。IMF有一个新项目叫可持续贷款项目,这是长期的贷款项目,是为了积极催化各个国家的绿色融资。这个项目可以起到撬动作用,让亚洲国家可以通过改革撬动私人部门的投资。

屠光绍认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关键要实现三个目标:建起来、发展好、功能强。按照这样的目标,主要需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一是行业的扩容。现在碳市场主要是电力行业,要逐步地向其他行业扩容,这已经在计划安排中;二是投资人的扩容。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才能带来市场交易流动性,才能使市场更加稳定、市场价格更加有效;三是工具和产品的扩容。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和工具,当然包括金融工具在碳市场中的运用。“加快碳市场发展,最终是实现碳市场功能,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碳定价,从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