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半年报业绩预告抢先看!净利同比最高预增近5倍,这只CRO股逆市创新高!人工智能产业又传来大消息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数据宝 刘俊伶2024-06-20 08:16

多家机构表示,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新的飞跃。

A股首份医药股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

6月19日晚间,诺泰生物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这也是A股医药板块首份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增长,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2.5亿元,同比增加330.08%到497.34%。公司表示,得益于公司自主选择产品的持续放量及收入占比提升,2024年半年度业绩同比实现较大增长。

根据公开资料,诺泰生物属于CRO概念,公司是一家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进行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1.89%、26.2%;今年一季度增长215.65%,增幅在CRO板块中排名第二。

从行情上来看,CRO板块今年以来普遍回调,超六成概念股跌幅在30%以上,诺泰生物凭借良好的业绩逆市上涨,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7.4%,近期股价创下2021年9月以来新高。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目前A股已有14家上市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除优刻得续亏外,其余均为净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以归母净利润增幅下限来看,齐翔腾达、诺泰生物、国航远洋增幅居前,均在200%以上。

成都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突破千亿元

6月19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出台的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

据介绍,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走上“快车道”,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经过三年培育,已基本实现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具备“五大”产业优势。在规模上,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拥有企业近900家,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近期,《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目标到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6年达到17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除成都外,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印发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本月初,广东省发布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还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此前纷纷发布政策支持。

多家机构表示,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新的飞跃。国信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处于群雄逐鹿状态,无论是海外的科技巨头,还是国内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训练和迭代自身的模型能力。

银河证券研报认为,伴随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国产大模型应用端持续落地,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持续高增长,人工智能板块有望继续维持上行趋势。

人工智能龙头股获资金青睐

本月以来,多只人工智能龙头股表现较好,寒武纪-U以24.33%的涨幅居首,浪潮信息、紫光国微、中科曙光等概念股均有4%以上的涨幅。

从资金面上来看,30只人工智能概念股本月以来获得北上资金净流入,其中寒武纪-U、瑞芯微、昆仑万维净流入金额居前,均超过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U、瑞芯微本月以来同时获得北上资金和融资资金净流入。

寒武纪-U近期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公司持续推动智能芯片产品、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迭代升级与优化,服务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客户。随着生成式大模型陆续面世,人工智能芯片作为算力基石,将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瑞芯微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达了对边端侧AI产品的看法。公司表示,近来业内出现很多企业通过各种各样智能终端硬件,来探索AI大模型在端侧应用场景的落地。当前已有多家客户基于瑞芯微主控芯片推出接入AI大模型的新硬件,例如AI学习机、词典笔、AI摄像头等产品。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彭其华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