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再改革: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王峰2024-06-17 13:5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包括选拔录取、分段培养、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等部分,共28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实施办法》在原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基础上,支持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后再履约任教。

这是针对公费师范生现状作出的针对性举措。一所招收地方公费师范生院校学生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公费师范生让大量优秀人才到中西部从教,但也存在违约未从教、履约期结束后就离开等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非全日制硕士难以满足他们学历提升的需求,他们想考取全日制硕士。”

以本研衔接整体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层次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优秀师范生在中西部“下得去”“留得住”的问题。

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

近年高考录取中,本科公费师范生都很受欢迎,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

2022年,云南省一名高考666分的考生,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国家优师专项,毕业后将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在当年的云南省高考录取中,文史类提前批的这个分数,可以考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外的所有高校。

同一年,国家优师专项在四川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为673分,高于省控线158分,仅次于本科提前批次理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调档线。

2007年起,国务院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2018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改称“师范生公费教育”,并调整了履约任教期限。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入学前签订协议,在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学费、住宿费,享受生活费补助),毕业后需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5万人,毕业生履约任教率超过90%,其中约90%在中西部任教。

上述招收地方公费师范生院校学生处负责人介绍,相当长时间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由师范院校负责,具体分为高等师范本科、高等师范专科、中等师范“三级师范”。

“当年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师’毕业的教师,成为各地教育局和学校的骨干,近年来面临整体性退休,教师队伍的质量面临新的考验。”他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包括中西部地区的中学将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师招聘学历要求,但同时,我国中小学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且中西部与东部差距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已基本实现由“中师-专科-本科”向“专科-本科-硕士”的结构升级,硕士层次教师是中学教师培养补充的重点。

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只有14.01%,比上年增长0.93个百分点。

推动毕业生到省会城市之外任教

从“师范生公费教育”到“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在哪些政策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实施办法》以本研衔接整体提升培养层次为重点,以定向地(市、州、盟)深入推进省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关键,以不同阶段的学习激励为杠杆,以强化履约任教要求为保障,示范引领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补充。

一是提升培养层次。在原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基础上,支持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后再履约任教。

“以往公费培养的教师在服务协议期内不能脱产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本科层次的公费师范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优化完善。”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江鹏说。

二是优化师资配置。在原有政策重点为中西部培养输送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到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任教,推进省域内优质师资均衡。

优秀师资“下沉”,取得显著成功的同时仍有一定短板。上述招收地方公费师范生院校学生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往往被县城“截流”,难以进一步下沉到乡村学校。

另外,有的公费师范生因为对乡村教育生活不了解和对农村文化不认同,而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如何让更多优秀师范生在中西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加强中西部地方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是关键。

“让国家公费师范生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磊表示,要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政策,加强农村牧区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提升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工资待遇、年度体检、津贴补贴、重大疾病救助制度。

“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近几年来国家力度在逐年加大,可谓是抓住了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广西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撒忠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三是强化履约要求。除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外,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履约任教情况与信用记录挂钩。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才能实现本研转段。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本科以来的综合考核结果排序,按序选定履约任教地(市、州、盟)。通过综合表现优秀者优先选择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确保公费师范生工作岗位

当前,多所部属师范院校就落实政策逐步开始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将形成本硕一体进阶贯通培养模式,建立本硕学术性与师范性衔接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一体化、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打通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壁垒。

东北师范大学也将建构“3+1+2”全程贯通、本研一体培养模式。本科前“3年”以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为重点;大四“1年”强化师范生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与高位整合;硕士阶段的“2年”深化学科理解,贯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为确保政策落地,《实施办法》还提出一系列保障举措。

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财政资助覆盖培养全流程,进一步激发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此外,优秀学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鼓励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二是确保工作岗位。教育部根据各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和部属师范大学培养能力,商相关部门统筹制定每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各专业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的地(市、州、盟)范围并报教育部审定。

各地通过组织专项招聘,为每位毕业的公费师范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

三是强化培养支持。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构建地方政府、中小学与高校合作机制,集中最优质的资源用于公费师范生培养,并建立毕业生职后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有计划地培养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中小学校领导人员。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