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开展操作!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彭扬2024-06-17 10:23

中国人民银行6月17日开展18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少于本月2370亿元的到期规模,实施缩量续做;中标利率与前次持平,为2.50%。

同日,人民银行还开展了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也保持不变,为1.80%。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对本月MLF缩量平价续做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当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环境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银行净息差继续承压,叠加海外市场波动,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平衡。从MLF操作数量看,目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偏松,同业存单利率走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低位,削弱了MLF资金的吸引力。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进入“3时代”,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

当前利率水平是否合适,中性利率也是衡量的一个角度。中性利率属于实际利率,是评估货币政策立场的一个理论标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政策利率低于中性利率,则表明货币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学术界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对我国中性利率进行估算,主流观点认为当前中性利率水平在2%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在1.8%的较低水平,考虑通胀因素后的实际政策利率不到2%,仍低于中性利率,说明当前我国政策利率较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稳固的。

权威人士表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客观来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

从内部看,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15个基点至1.54%。利润是当前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净息差继续收窄会影响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可适度减缓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但又会影响居民端消费,而且还要防范出现手工补息等不规范行为。

实际上,在银行业规范手工补息的背景下,原来“虚高”的存款利息会回归正常,也相当于银行存款负债成本的回落,再考虑存量定期存款到期后重新定价的因素,此前存款利率下行的效果还在持续显现。

从外部看,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023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在100个基点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7元左右;2024年初,倒挂幅度扩大至18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至7.2元附近;目前中美利差倒挂已达22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7.2元左右,实属不易。专家分析,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周茂华表示,国内有效需求仍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因此从长远看,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择机而动。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