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东问题专家心梗离世,两周前解读伊朗总统坠机事件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陈铭2024-06-10 07:30

中东问题专家殷罡逝世!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因突发心梗于6月9日9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殷罡逝世

6月9日晚间,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殷罡先生亲友处获悉,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先生,因突发心梗,于2024年6月9日9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公开资料显示,殷罡为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是著名中东问题专家和国际问题评论人,他还担任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

殷罡主要从事中东国际关系、阿以和巴以冲突、中国中东关系史等研究,曾就中东问题接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电视访谈数百次。

根据公开资料,殷罡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访问研究,熟悉中东事务,多次获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他的主要作品有:

《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主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中东和谈史:1913-1995》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萨达姆·侯赛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主笔,1990年

殷罡的主要译著有:《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非洲当代领袖》《里根自传》《卡特回忆录》《尼克松回忆录:在角斗场上》《萨达姆·侯赛因》《阿萨德传》《拉宾夫人回忆录》《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回忆录》等。

解读伊朗总统坠机事件

殷罡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5月21日,当时,他做客凤凰卫视新闻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今日谈》,就伊朗总统坠机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5月20日报道称,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已成立包含技术专家在内的高级别代表团,对总统莱希坠机遇难事件展开调查,目前工作组已经抵达坠机现场。另外,俄罗斯方面称准备提供一切必要协助,帮助确定直升机失事原因。而美国情报部门称,莱希坠机事故中没有发现谋杀证据。

殷罡认为:首先,美俄表态耐人寻味。美国说没有证据证明坠机事故中有谋杀因素。而俄罗斯方面提供援助其实是必要的,因为总统机队三架飞机,其中两架是俄罗斯生产的。两架俄制飞机平安着陆,一架美国和加拿大生产的飞机撞山坠毁。莱希乘坐的直升机为什么会撞山?是机械故障、导航错误、人为操控还是自杀行为,这些可能性都需要公正调查。

第二,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意外事故,不存在人为因素的可能。事发时,莱希总统机队包含三架直升机,两架俄制直升机和一架美加制造的贝尔-212直升机。遭遇坠毁的正是这架贝尔-212,莱希总统乘坐的这架飞机是二十年前生产的,它的机龄其实并不长。

第三,伊朗军方高层牵头搞调查,或遇到很多难题。首先,涉及伊朗情报部门、革命卫队空军等多个强力部门,牵扯的方面多。其次,背后存在疑点较多,事件调查复杂,但伊朗方面一定能查清楚。

此外,5月11日,殷罡也做客了凤凰卫视新闻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今日谈》,就以色列代表当众粉碎《联合国宪章》一事发表了看法。

5月10日,第十次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殷罡认为,9票反对,当然有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可能认为决议的起草方式、文件格式、内容表述,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所以选择弃权。

殷罡说,“但我们看看以色列的表现就非常有意思了。根据画面显示,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在发言时拿出了一个碎纸机,把几页《联合国宪章》当场给弄碎了。其实,以色列代表是想表达,‘其他国家代表投票通过这份决议,这样的行为等同于践踏和毁灭《联合国宪章》’。以色列代表原话中用了“镜子”这个词,也表达的是这层意思。”

殷罡表示,以色列代表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好、非常低级的,我没想到以色列代表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果以色列对这份决议有异议,可以通过找出文件中法理、语法、表述、结构等等问题来加以反驳。你投反对票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在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场合做这种“小游戏”呢?他的行为实在让人看不懂,让人理解不了。而且,以色列代表说其他国家代表是在“粉碎”《联合国宪章》,但是画面上和实际上,全世界都看到的是以色列代表在粉碎《联合国宪章》。

解读伊以冲突事件

4月中旬,殷罡还对伊以冲突事件进行了解读。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处遭以色列空袭,导致13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伊朗军事人员和6名叙利亚人。当地时间4月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宣布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

为何伊朗要半个月后才报复呢?殷罡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指出,伊朗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艰难的,也是迫不得已。直接攻击以色列境内目标,规模小了无济于事;规模大了,有可能引起以色列的强烈反扑。局面一旦失控,伊朗政治稳定难保。如果升级为地区战争,后果更是灾难性的。因此,半个月时间,既是给伊朗做外交和军事上的准备,也是给各方应对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

“事发两周后,伊朗才实施报复。规模足够大,节奏足够快,宣布行动结束足够及时。伊朗的意思非常明确:‘我们的报复结束了,你们也就此住手吧。’”殷罡说。

另外,据以色列等多家媒体报道,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境内4月19日凌晨相继传出爆炸声。美媒称,以军对伊朗境内7处目标发起军事打击,另外叙利亚、伊拉克也传出爆炸声。

对于上述事件,殷罡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认为,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以色列对伊朗的反击,规模是非常有限的。根据着弹点分析,以色列打击的目标是4月14日伊朗军方、伊拉克民兵组织等对以色列发动进攻的阵地。以色列的行动可以被认为是对伊朗14日空袭的一种反报复,但它的规模非常有限。以色列也意在不引起伊朗的进一步升级和反制。整体来看主要是突出一种象征性,既要满足以军士气,也要满足国内政治需要。

同时,伊朗和以色列的导弹互射已经形成了客观事实,但双方目前还是非常克制的。第一,在大马士革痛失几名高级将领,大大超出了伊朗的预料,伊朗如果不非常凶猛地报复以色列,国内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所以伊朗14日先打了一轮以色列,以色列今天又进行的相对柔和的还击。第二,在以色列南部沙漠中名为“迪莫纳研究中心”的核设施自始至终都没有遇到袭击。也就是说,伊朗非常小心地规避了以色列的核设施。伊朗有这个意识,绝不打以色列的核目标。如果伊朗打了以色列核目标,哪怕是在“核研究中心”上空导弹被拦截了,以色列也一定会直接反击伊朗核目标。不进入到“核对核”层面,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这种对等报复是闹不大的。

责编:林根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