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举行,来自沪苏浙皖“一廊九城”齐聚上海松江,为加强九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以及加速培育长三角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与智慧。
会上发布了AIGC文生视频《共育G60科创生态》《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授牌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见证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要素聚合项目签约。
截至目前,G60科创走廊九城市GDP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7,累计增幅超过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2.59%;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全国1/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8。
发布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今年1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未来信息产业发展,包括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
早在2023年6月,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相关建设成果已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布。2023年11月,G60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中心)已在第六届进博会G60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上发起成立。
此次大会现场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批量子通信应用场景。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提升区域安全发展能力,长三角G60联席办会同量子领域头部企业、专业机构,以“建网络、推应用、育生态”为主线,先后赴苏州、湖州、芜湖、宣城、金华、嘉兴、合肥等城市调研推进G60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工作,目前已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启动建设量子城域网跨省市互通、率先推进主要QKD设备异构组网、率先推进“产业+量子”场景应用。
上海循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超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子通信技术此前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如电力、轨交等都有了落地应用。随着长三角更大规模的量子通信网络建立,不仅是政府部门和企业,个人也可以在支付等场景‘无感’使用量子通信服务。”
根据安排,下一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网络,并充分发挥量子城域网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加速量子通信创新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
卫星互联网产业作为未来信息产业,该产业集群建设涵盖了除卫星发射之外的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即上游卫星制造、中游地面设备和下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着眼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场发布了《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方案,九城市将坚持融合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市场化发展,完成绘制卫星互联网产业图谱、优化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培育产业创新生态、建立产业联盟(集群)、提高产业链协同水平、扩大应用示范场景、提升国际化商业化水平、建立工作机制等主要任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和要素对接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依托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将发展重点聚焦整星设计制造、卫星总装、运载火箭研发制造、地面基站和终端设备制造、卫星运营及服务等业务领域。
据悉,去年12月,位于G60云廊的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下线投产,目前已集聚形成研发、制造、运维、应用为一体的G60星座产业集群,8月将在太原发射今年首批卫星,年内完成108颗卫星发射,未来将组网1.4万颗低轨宽频卫星。
打造国际一流科创生态
以国际一流科创生态涵养硬核技术创新沃土,现场发布的AIGC文生视频《共育G60科创生态》,让与会者对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有了深刻的认识。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腾讯在上海松江区落地了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为大模型产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撑。依托G60科创走廊的优势,腾讯联合伙伴引入了近100家AI相关生态企业。
“在前沿技术布局层面,腾讯在上海拥有优图、科恩两大实验室。”李强说,“目前,优图实验室拥有超过1600项全球专利,公开发表的论文超过400篇,被国际各类顶级会议收录;科恩实验室积极布局AI安全、车联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等前沿方向,技术实力和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大会现场揭牌成立了同济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研究院,并发布2023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海鹏表示,2023年,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指数达到165分,建设成效稳步提升,5年来指数年均增幅近11%,“相比2018年,九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增幅高达83%,年均增幅约12.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壮大,数量从1万多家快速攀升到5万多家。”
“G60科创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与美国101公路和128公路、英国M4等著名科创走廊比较,初步具备了对标全球科创走廊的实力。”陈海鹏说。
会上还授牌了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合肥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名单。此举将建立起覆盖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矩阵体系,更好实现九城市仪器共享、数据共享、专家共享、标准共享、科创和产业要素上下游协同,实现研发、中试、量产高效衔接,形成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集群。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全球科创影响力的关键着力点,是促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国家新一轮新质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承载区,探索区域先行先试,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的有力抓手,“必须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更高起点,全面理解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意义。”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