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医药板块估值、基金持仓等多指标处历史底部,预计板块持续回暖。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显示,医药板块自今年2月初触底以来震荡回升,2月5日至5月14日累计涨幅达17.88%。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被机构密集调研。业内人士认为,一季报后,医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持仓和基本面三重共振向上。
预期研发投入成调研重点
Wind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今,A股医药板块共有162家公司获得机构密集调研,其中有24家公司累计接待上百家机构,迈威生物、老百姓、百利天恒、云南白药等7家公司累计接待机构超200家。
作为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迈威生物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尽管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但迈威生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03%。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6755.5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超15倍。
迈威生物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公司不同产品目前的临床进展和未来两年研发费用的预期,以及公司何时能达到盈亏平衡。在研发费用方面,迈威生物表示,未来的研发投入要根据管线的具体情况来规划。公司致力于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发展商业化团队,其他领域如目前披露的管线中的眼科类、抗感染类、呼吸领域、罕见病等领域,会通过合作甚至转让的方式进行商业转化,一方面增加现金收入、另外一方面减少后续的研发投入。
关于达到盈亏平衡的问题,迈威生物表示,公司第二梯队产品预计在近两年陆续上市,有望在未来几年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化销售收入,同时通过创新品种的海外授权,特别是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许可来获得现金收入,以及通过相对成熟品种的新兴市场推广获得海外销售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白药在上述相同区间内在13次调研中累计接待了207家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者提出的“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重点研发资源会投入在哪个领域”的问题,云南白药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围绕医药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及白药特色,以“传承云南中医药精华”“赋能健康产品升级”和“精心布局创新药物”三个方向和“AI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为研发战略,全面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对于机构投资者关心的核药进展,云南白药回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创新核药INR101项目已于2024年2月收到国家药监局下发的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受理通知书,预计将于下半年正式启动临床试验;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创新核药INR102项目已完成模型动物的药效评价和组织分布等研究,并启动药学研究。
川企合成生物布局受关注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四川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苑东生物、科伦药业、康弘药业也在上述区间内受到机构关注,其中苑东生物在4月23日的调研中接待了93家机构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苑东生物是一家以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注射液、冻干粉针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能力,涵盖抗肿瘤、心血管、消化、麻醉镇痛、儿童用药等重点领域,并已布局生物药领域。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盈利双增长,具体看,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3.37%;归母净利润为7501.01万元,同比增长23.00%。
机构投资者关注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问题,苑东生物回应称,苑东生物以研发创新驱动,持续保持着20%左右的高比例研发投入,展望未来,公司在研管线储备非常丰富,预计将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水平。销售费用方面,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34.4%,较2022年下降6个百分点,主要受存量产品执行第七批集采影响所致,未来销售费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剂收入占比和产品结构占比,因此未来销售费用率预计会在一个区间波动。
与此同时,科伦药业近期也累计接待22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此前合成生物概念备受关注,机构投资者在调研科伦药业时也较为关注川宁生物的发展战略。科伦药业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持续的精细化管理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赋能,积极探索和利用AI技术,保持公司在生物发酵领域的领先地位;以上海研究院为创新驱动的桥头堡,通过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打造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使公司成长为具有全球专业视野和行业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
对于2024年研发费用规划这一问题,科伦药业表示,公司仿制药投入预计与去年持平;科伦博泰创新药2023年研发支出10.3亿元,包括研发人力投入、临床试验投入是较大组成部分,占比80%左右,其他包括研发原料、折旧摊销等,预计2024年创新药研发投入平稳。
康弘药业也在调研中被问及在合成生物方面的布局,公司表示,注射用KH617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药1类创新药,也是公司合成生物学平台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申报的产品。同时,公司子公司四川弘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6家单位共同申报2023年度“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并获批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