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发布,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加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协新2024-04-30 20:13

近日,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发布会现场,“天工”带来的一场“演出”惊艳四座,“天工”在行走及奔跑时更快速、更拟人,能实现6公里/小时的稳定奔跑,同时,在盲视情况下“天工”能够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对磕绊、踏空等情况也可以做到步态的敏捷调整。

‍‍‍‍‍‍而研发“天工”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背景也非常少见。据悉,该机构由中国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必选作为牵头单位和总经理单位,联合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共同成立,汇拢了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合力攻坚人形机器人。

展望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在政策、资本以及技术多维度赋能下,市场潜力有望加速释放。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互联网巨头加入人形机器人的竞争赛道,这些企业在与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同台竞技”的同时,有望攻克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

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开放给全行业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天工”身高163厘米,重43千克;机器人配备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配备每秒550万亿次操作算力、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并已解决基本运动控制问题。此外,“天工”还配备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以提供精确的力量反馈。作为母平台,“天工”包括灵活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快速安装,本体高算力的支持,以及本体构型的开源开放。

开源开放的产品定位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的原因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去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发展指导意见》,紧随其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去年11月注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中国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必选作为牵头单位和总经理单位,股东除了优必选,还包括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以及北京国资背景的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除了雄厚的资本力量,创新中心还聚集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担任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强、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等9位著名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汇拢了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合力攻坚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首席技术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在发布会现场

此次发布会由创新中心的法人和总经理熊友军主讲,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工学博土学位,和人形机器人打了20多年的交道。在优必选2012年成立时就加入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负责技术研发管理。

熊友军表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同样迅速,多家科技企业从去年开始陆续发布多款产品,但整个行业目前仍存在资源分散、缺少统一平台等问题,需尽快形成合力,在国际市场上打造领先优势。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后,定位为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者和人形机器人生态建设者,发布了5大重点任务攻关: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

“过去有些任务是一家解决不了的,有些是企业觉得投入太多不如直接购买划算。但现在,需要打通从理论到研发再到应用的全链条。”熊友军表示,创新中心成立后,优必选、小米、京城机电等优势企业和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等各种资源聚在一起,各家团队“抱”走各自的任务,“联合作战”也就开始了。而“天工”就是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天工”的独特性和领先性,熊友军在发布会现场做了详细的介绍:“天工”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可以实现开放调用通讯接口,灵活扩展软、硬件等功能模块,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同时,“天工”采用了其独立自主研发的全新人形机器人运动技能学习方法——“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证明本体硬件母平台对目前已有运动控制算法的兼容性与良好的适应性。该方法既解决了强化学习带来的定位精度差的问题,又解决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当中对于非结构化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达到更稳健、更拟人、更泛化的效果,可进一步推动规模化商业应用。

“天工”的研发成功,不仅是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成果的一次“秀肌肉”,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也为产业链带来更多赋能,让开发者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灵活调整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实现快速定制化开发,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

可以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既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启动键”,也是“加速键”。

熊友军谈到,未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持续迭代“天工”人形机器人通用平台,探索“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创新中心后续首要目标是基于“天工”母平台在内的各种构型机器人,构建人形机器人规模最大、信息最稠密、最通用的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并以此数据集为基础不断训练和迭代人形机器人具身大模型。通过“天工”平台与大模型的结合,实现长行程任务的规划能力及多场景、复杂任务的泛化能力。硬件母平台和软件母平台相辅相成,最终汇合为具身智能的最佳平台。并以人形机器人为最高最复杂的机器人平台技术,向下兼容各种构型机器人,实现泛具身智能。

持续释放利好,人形机器人企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人形机器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解决人形机器人行业通用问题,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带来更多助力,也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也是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够快速突破的关键、也是必然之路。

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以单独文件形式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做出全面清晰的战略规划部署,成为行业发展的统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1月29日,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这十大标志性产品作出具体表述。实施意见表示,在人形机器人方面,要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积极反馈,人形机器人企业在融资和上市方面频频传出好消息。

2023年年底,优必选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市值最高曾达千亿,今年累计涨幅达108%,这也为其它企业上市和融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近期,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宇树、逐际动力等一众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也纷纷发布融资消息,有些公司成立一年估值就达到了百亿。

就在最近,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围绕具身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重点领域,建设行业大模型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打造一批示范效应好、推广前景大、融合力度强的人工智能标杆应用,5年内投资超1000亿元,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优先在北交所上市。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产业发展规划、财政支持、科研合作、标准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还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在利好政策、资金涌入等多方面因素催化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3月13日,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发布了自己第一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演示视频,短短半个月后,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S就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拓展具身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踏出了中国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应用探索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中国在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这一领域与美国处在同一起跑线。

除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有重要突破,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上已经走在前面。今年一季度,优必选公布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率先进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实训”,进行车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质检等工作的实训,还以极其流畅、柔顺的动作贴好了车标。这也是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实训”

除了蔚来,优必选还透露正在与行业多家优秀合作伙伴一起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落地应用,联合打造试点示范工位,共同推动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赋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将加快,未来“降本增效”的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等多个场景实现落地应用,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到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浙商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大趋势已经确定,国外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规划2025年小批量量产;国内以优必选为代表,目前已在汽车厂实训测试,预计工业场景的量产临近。该机构预计,企业送样、验证、定点或产能规划等举措均可能成为一轮行情的催化剂。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锦程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