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的北京Citywalk哪里最火,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绝对是网红打卡地之一。
而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体验分享和打卡攻略中,无人驾驶公交车是经常会被提到的必打卡体验之一,甚至有不少人是专门去体验无人驾驶。
今年3月起,北京市交通委试点开通了三大文化建筑周边自动驾驶接驳服务,乘客可免费试乘无人驾驶小巴,往返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郝家府地铁站和三大文化建筑。极具吸引力的首都文化新地标叠加无人驾驶黑科技,使得作为摆渡车的无人小巴人气爆棚。
坐无人小巴摆渡到网红建筑是一种什么体验?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进行了一场无人驾驶的科技之旅。
01
够酷、够炫 也够有吸引力
“看,无人小巴来了!”
“还真没有人啊!”
“我家孩子说前面是有机器人吧?”
“无人驾驶和有人的一样啊!”
“本来是来三大建筑玩的,发现这里还有无人小巴车。”
“无人小巴摆渡车去地铁站挺方便的。”
……
距离下午第一班无人小巴出站还有一段时间,北京城市图书馆前面的上码头路北公交站台上已经陆续站了不少乘坐无人小巴准备返程的乘客,并就着记者的问题开始了畅聊。
乘坐小巴的乘客纷纷拍照打卡
来自北京西城区的郑女士是一位喜欢追赶先进科技的体验者,北京此前开通的几处自动驾驶项目她基本都体验过了,这次是专程过来打卡三大建筑与无人小巴摆渡车。
乘客拍照打卡
郑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从新闻上得知无人驾驶摆渡车上午10点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发第一班车,她和同伴9点半自驾到达停车场时却很惊喜地赶上了第一班车。随后在与无人小巴安全员的交流当中,记者得知,考虑到安全员9点开始上班,前期准备不需很长时间,无人小巴的线路运营时间从原定的10点提前到了9点半。
另一位无人小巴的乘客则是在自驾到达城市图书馆时发现门口禁止停车,被引导员指引到了P12停车场并且告知他停车场有免费摆渡车可以乘坐。还有乘客是在停车场搜索导航时看到了高德地图的指引。记者查询高德地图发现,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到城市图书馆的导航中,确实显示了无人摆渡车的线路。
一位从郝家府地铁站乘坐无人车到达的乘客则表示,地铁站到三大建筑的公交线路不算多,并且下车后离目的地还要走上七八百米,乘坐无人车可以出地铁就直达北京城市图书馆,更加便利。百度地图搜索也显示,郝家府地铁站到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公交线路为专203路和T115路,下车站点分别为滨河中路南口站和潞阳桥西路站,距离终点均需步行约12分钟。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驾驶小巴采用全无人驾驶设计,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可载客9人,车上配有一位安全员。
据一位安全员介绍,目前共设置两条循环体验线路,一条往返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和城市图书馆,线路全长1.6公里,15分钟一班;另一条往返于郝家府地铁站和城市图书馆,线路全长6.7公里,工作日30分钟一班,周末道路拥堵则是40分钟一班。两条线路运营时间为9:30至12:00、13:30至16:30。工作日和周末都是上午5趟车,下午5趟车。
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士停下向记者问路,表示自己住在附近,是刷抖音看到了无人小巴的信息,特意过来体验,随后将电动车停在站台附近过去排队。
“来咨询无人车的人挺多的,乘坐的乘客也非常多。我们会对乘坐无人车的乘客进行排队,维护站台秩序。”站台上的志愿者对记者说。
02
丝滑、安全、平稳
“和人类司机开车一样丝滑。”一位体验无人小巴的小伙子对记者表示,无人小巴的乘坐体验和有人驾驶的车并无二致,在通过红绿灯路口、无保护左转、变道超车等方面体验感很不错。
郑女士表示,无人车驾驶得非常平稳,没有出现急刹、急停的情况,速度也和社会车辆差不多,感觉很平稳和安全。
记者观察到,在与社会车辆混行时,无人小巴表现得非常“人类”,发现前方车辆较多且速度慢时,迅速切换到旁边车辆较少车道,动作一气呵成。
“你们可以控制车速吗?”“不能,我只能让它停车。”一位乘客询问安全员时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为了保证安全,车辆启动前,安全员会一遍遍重复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座位下面的传感器可以检测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待所有乘客系好安全带才会启动。但比如刚好有乘客起身了没检测到,车辆可能会走,这就需要我们来介入,保证大家安全。”安全员介绍说。
车辆行驶过程中,无人小巴上的安全员则必须全程将手放在控制按钮上。一位安全员对记者说,自无人小巴运营以来,还没有出现过手动刹停的情况。
据提供无人小巴出行服务的文远知行介绍,无人小巴整车采用无驾驶舱的全无人驾驶设计,搭载文远知行自主研发的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车身设有多组前沿传感器,可以360度无盲区地感知周围路况,高效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全方位确保乘客安全。
车辆小桌板上的紧急按钮
此外,同样是为了保证安全,车窗上的乘客须知显示,未满18周岁的乘客须由监护人陪同乘车,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手抱婴儿及孕妇不能试乘。
记者实地体验过程中,就有两位推车带孩子的老人在被拒载后遗憾地感叹:“来了两次了都没坐上”。有路人给出建议:“下次别带孩子,单独来”。
03
人气爆棚
“一开始时不时会有乘客打架,因为来体验的不想下车,新来的又想上去,我们就调整了规则,要求必须先下后上,想继续体验的必须下车重新排队。”安全员告诉记者,“有不少人是过来体验的。纯体验的话,我们会建议乘客坐短线,发车间隔短,体验更方便。”
从实地观察来看,无人小巴确实可以说得上是“人气爆棚”。虽然是工作日,但是前来体验无人小巴的人并不少。每趟车基本都能坐满,紧俏时间段通常需要排队。
在记者当天的多次无人小巴体验中,发现有不少附近居民,也有不少从北京其他城区赶过来的居民,他们纷纷表示在无人小巴上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的神奇。
“周末来玩的人更多,而且会堵车,应该延长运营时间。”
“这个车一次只能坐9个人,希望能多加一些座位,减少排队的时间。”
......
除了给无人小巴点赞之外,乘客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郑女士表示,希望在人少的道路上运营成熟之后,也能尽快在城区内展开运营,让更多老百姓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还有乘客反馈,每辆车等待时间太长,希望能加密发车数量,减少等待时间。
北京市交通部门提醒,目前,自动驾驶接驳线路处于测试运营阶段,发车频率较低,请乘客合理规划好出行方式,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共同维护好乘车秩序。
可以说,是人气网红打卡地带来的巨大人流量、与公共交通互补弥补“最后一公里”不足、无人驾驶自身酷炫的科技感,共同促成了北京三大文化建筑周边自动驾驶接驳服务的火爆。
在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放开,我们有理由相信,无人驾驶小巴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