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真金白银”!A股多家银行分红比例超30%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李若菡2024-03-29 00:08

随着2023年业绩陆续披露,A股上市银行也在加码“真金白银”回馈股东。

截至3月28日午间,A股已有5家银行分红比例达30%。不少银行不仅打破了上市以来分红比例或总额的纪录,还表达了长期稳定分红的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银行加码分红比例主要出于增加投资者回报和市值管理的考虑,商业银行在确定分红比例的时候,需要注意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因素。

相比往年分红再加码

3月底,随着A股年报季来临,上市银行的大手笔分红再度引发关注。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28日午间,在已披露年报的9家A股上市银行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重庆银行的预计现金分红比例均达到30%。

3月28日上午,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接连发布了2023年度财报和利润分配方案,都延续了前一年大手笔的风格,以“真金白银”回馈股东。

交通银行在年报中表示,秉持与股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现金分红率连续11年保持在30%以上。2023年,董事会建议普通股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0.375元,共计278.49亿元,占净利润的32.67%。工商银行则将向普通股现金派息总额共计人民币1092.03亿元,较上年增加10.34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达31.3%。

目前拟分红比例最高的是招商银行。3月26日,招商银行发布的年报信息显示,每股拟现金分红人民币1.972元(含税),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共计497.34亿元,比例达到35.01%,较2022年的33.01%上升两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更是给出了超预期的回馈,2023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7.19元,而2022年为每10股派2.85元。直接将分红比例由2022年的12%提升到30%,合计金额达到人民币139.53亿元。

“赚了钱分给投资人是天经地义的,责无旁贷的。特别是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之下,给投资者一个基本的立足之地,给内部的投资经理一个理由,这是作为我们被投资单位的一个道德底线。”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业绩会上回应。

此外,中信银行拟分红总额从上年的161亿元提高到174亿元,达到上市以来最好水平。

港股上市的天津银行在经历3年的“空窗期”后也再度分红,拟按每10股股份现金分红人民币1.2元(含税),合计派息7.28亿元。

预期稳定长期分红

此前不久,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中指出,要“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上市公司,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强化问询约谈和监管措施约束,督促不分红或分红偏少的公司提高分红水平,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等举措。

一直以来,A股上市银行都是“分红大户”,今年中信银行等更是创下机构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比例或金额的最高历史纪录。

从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位列银行股派息总额的前5名,六大行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以上,股息率均超过5%。在银行理财收益率下滑、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当下,“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说法仍然存在。

近日,有不少银行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达了未来继续高比例分红的预期。

“分红派息率既然提高了,就没打算再下来。”3月27日,在招商银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缪建民表示。缪建民指出,招商银行股东去年在资本利得上基本没有赚钱,所以提高分红股息,可以提高股东整体回报率,但是否未来还要继续上升,则需要平衡现金分红与中长期的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也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平安银行一直有意愿提升分红比例,但是过去由于盈利主要要用于补充资本,所以分红比例不高。2023年,其资本充足率有所好转,所以分红比例提高到30%。未来,平安银行会积极优化资本效率和回报率,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市银行分红比例提高,背后的考量因素为何?

素喜智研特约研究员苏筱芮在采访中指出,近期各银行的分红动作是出于对市值管理以及回报预期的重要考量。

“银行一直是资本市场中的分红大户,相较其他行业类型企业,其业绩发展更为稳健,能够为市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苏筱芮进一步分析道,“上市银行大幅提高分红比例,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同时也能够树立其良好的市场形象,促进更多投资者在拥抱银行股的过程中建立价值投资理念。”

“许多商业银行都是国有股权,提高现金分红比例不仅是考虑到银行本身的市值管理因素,更重要考量在于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表示。

“商业银行在确定分红比例的时候,需要注意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发展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资金支出安排、债务的偿还能力和长期发展需求等。”钟辉勇最后建议。

记者 李若菡

编辑 姚惠

责任编辑 孙霄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