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保障不充分”新能源车险投保需留意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吉雪娇2024-03-28 09:10

近年来,在“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理念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如何选择新能源车险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可从“充分了解需求,选择合适的险种;清清楚楚投保,明明白白消费;投保渠道细选择,个人信息要保护;信息变更主动提,权益保障更充分”四个方面,更好的保护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构造原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风险特征也各不相同。与传统车险相比,保险公司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出厂设备、充电桩等硬件设施提供了针对性的合同规定和保障范围,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险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险种类别,不要盲目跟风购买,要确保购买的险种能够充分满足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防出现“投保险种不足”“保障不充分”“险种不匹配”等问题。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明确新能源汽车专属条款的主险责任包括对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动力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提供针对性保障,且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消费者在为新能源汽车投保时,要充分了解新能源车的特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用车需求,综合考虑新能源车险主险和附加险的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特别约定等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险种办理投保。

此外,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险时,要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或正规的保险中介机构办理,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方APP等线上方式办理,投保后,可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保单真实性。如果通过手机投保或委托他人办理时,要注意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轻信陌生网络链接、手机短信、微信推送的“代买保险”“代为投保”等,拒绝非法代办业务,警惕参与委托代办可能面临的风险,不轻信虚假承诺,不随意委托他人办理业务,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而遭受经济损失。以统筹为名等车辆安全统筹业务不是保险业务,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需要留意的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因车辆危险程度增加未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而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实际中,因车辆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导致车辆使用次数增多,出险几率增高、危险程度增加等,要主动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进行变更。为此,消费者在车辆使用性质改变、加装改装车辆等关键信息变更后要主动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充分保障自身的权益。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