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火了一把之后如何保持用户新鲜度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薛蕾2024-03-27 09:35

最近Kimi火了一把。大模型话题度高,市场敏感性也强,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容易被捕捉到。每个模型出来时,难免都会被问到一些问题,比如产品有没有解决现在市场没有解决的问题?产品本身有啥用?以及在消费掉新鲜感后靠什么留客?

从笔者的使用感受来看,Kimi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文本阅读与总结、数据整理与分析、知识查询、多语言翻译、编程相关的帮助、协助撰写文章、帮助用户进行网上搜索等。然而,要说这些功能有何不同,一时间难以定义。

Kimi目前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这也是目前国内大模型都还没有突破的领域。然而,随着各家大模型的兴起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长文本分析功能早晚不再是独家优势,产品的独特性也将逐渐消失。

用户的新鲜感总会消退,当最初的好奇和兴奋过去后,Kimi靠什么留住用户?从商业发展的逻辑来看,只有解决了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在行业内有一席之地。目前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包括算力支持不够、数据真实性存疑等等,但从目前来看,这些问题Kimi都还无法解决。

就拿数据的真实性来说,Kimi的解决措施是跟人民网合作,让其为Kimi提供数据审核服务,大概就是“喂进去”的所有数据都是由人民网审核过的。

那就有一个问题,普通用户输入进去的信息是否也能够成为“物料”?如果有别有用心的人“喂”给AI错误的资讯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进行调整?

大模型竞争到最后,比的其实是算力。某一个功能的技术突破,是可以通过花费时间钻研出来,但是算力却不是想要就能要。后期大模型的竞争更加激烈,算力供应不足是迟早的事情。Kimi才火了几天,就经常因为算力不够而宕机,这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很不友好,任何用户都想要一个稳定的输出环境。

算力之外,靠的是持续的价值提供和用户体验的优化。谁能够不断地学习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更胜一筹。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用户反馈机制,让用户参与产品的改进中来,这样用户才会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自己的需求被满足。Kimi还需继续努力,踏上大模型这条路,松懈一刻都不行。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