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付英俊2024-03-22 06:58

付英俊(武汉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员)

“新质生产力”在全国两会期间引发热议。“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列为当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这凸显了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也已成为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支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部门。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金融起到了关键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未来我国金融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样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新质生产力时,频频提到的关键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产业是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它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产业。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等特点,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变革力量。当前,我国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目的就是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和经济发展新引擎。

金融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大都处于初创阶段或成长阶段,生产规模不大、研发制造销售成本高、推广难度大,盈利有限甚至亏损,抵御风险能力相对弱。尤其是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更为前沿,风险更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强、研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征。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再到市场拓展,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且面临较大的风险。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或企业自有资金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大量资金需求。如果资金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势必受到严重制约。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离不开金融推动。金融推动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是:金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缓解科技创新的融资约束,规避科技创新风险,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

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科技金融是金融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金融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和关键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商业银行应运用金融创新手段,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提供高效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探索金融与科技双向融合的新模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实现信贷资金在高科技产业的有效配置。要找准科技和金融结合点,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不断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化解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使更多的资本流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在完善股票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融资。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债券融资,将优质企业科创债纳入基准做市品种。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的融资支持。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完善,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创造灵活、有效、可行性强的退出机制。

三是持续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中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是创新驱动的主力军,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应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相匹配。金融部门应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应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高、轻资产、缺乏合格抵押物等特点,金融机构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向“新”而兴,提“质”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总体布局,绘就“大写意”,也要聚焦重点,作好“工笔画”。金融机构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五篇大文章”,建设金融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关键之举,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