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刘静瑜:新能源电池应用市场很大,未来一两年仍将快速上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2024-03-13 13:45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参加江苏代表团举行的集中采访活动,回应了有关同质化竞争、锂电池技术天花板、“新三样”出口前景等问题。

中创新航是国内最早布局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居全国第三,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2023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实现营业额约123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约2.7亿元,同比增长约61%。

“2023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机国内稳居第三,单月装机量居全球第四,身边很多朋友表示恭喜,但是我们不在乎这些,因为我们的追求不止于此。从公司的发展角度,动力电池是个长赛道,是坡长雪厚的行业,无论一家企业今天排在哪里,分分钟可能被淘汰。我在乎的是,我们的真正的硬实力在哪里。”刘静瑜表示。

“当然,排名也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排在第三,量的差距还很大。但是,也要看实际情况,我们每年装机量都在翻番。装机量每年翻倍,对于电池厂家而言是极其严苛的,是极不容易的事情。预计接下来一两年时间,我们还会以这样的速度成长。我们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快速上量,为更多新能源车去配套可靠的电池,为更多用户提供安心的产品。”刘静瑜表示。

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竞争加剧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刘静瑜表示,创新产品的交付是很紧张的,他们有两座工厂为了交付客户今年过年都没有放假。企业不应去做同质化竞争,不要全部做同一个产品,全部去服务同一个客户。对于新能源电池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人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电池的市场非常巨大。近些年,中创新航从原来聚焦在动力电池和乘用车,后来拓展到商用车、储能电池等,现在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船用、大储、户储等场景。

刘静瑜表示,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把企业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匹配起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什么规模、什么节奏去做事,这些都是企业发展很重要的命题。刘静瑜回顾其掌舵中创新航以来的发展路径:2018年7月刚来,决定聚焦在动力电池,通过一款产品和三个乘用车客户,两年内做到中国第三;过了一年多后,决定重启商用车项目,且通过持续推进储能电池创新。

针对外界对于新能源电池产能过剩的担忧,刘静瑜表示,各个厂家都在规划更高的产能,是因为当前产能过于紧张。但是,产能规划不等同于实际建成的产能。生产出好电池的难度很大,不需要过度担心电池的产能过剩。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扩产速度不会那么快。

至于锂电池技术的天花板,刘静瑜回应表示,技术未来的演变路径,企业事先难以准确预估,但是锂电池技术的进步空间非常大。比如,现在企业还在继续研发固液混合电池,很快中创新航将发布充电10分钟续航1000KM的新产品。固态电池的研发更是国际上争夺的制高点,各大厂家都在加大投入。再比如,此前用的是中镍产品,未来还会有高镍产品,技术进步还有很大空间。

2023年,我国“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

对于2024年中国“新三样”的出口前景,刘静瑜表示乐观。刘静瑜表示,任何市场都有机会,任何市场都有挑战。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新三样”是走在全球前列。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