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将至 “她保险”配置需留意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吉雪娇2024-03-07 09:22

制图 卿子秀

随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临近,“她经济”热度持续升温。在保险市场,各类女性保险产品成为主角,关注度亦逐渐走高。不少女性消费者考虑为自己或亲朋好友买份专属保险作为节日礼物。

目前女性保险投保情况如何?又该如何配置?对此,保险人士建议,女性在配置保险时,应在社保基础上循序渐进补足商业险。具体来看,首先应该考虑健康、意外等保障,然后再考虑养老、理财等功能。在不同的阶段,女性购买保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要结合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按需购买。

■ 记者 吉雪娇

女性保险关注度走高

随着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通过合理规划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的保险计划,为自己和家庭长远财富健康保驾护航。

近日,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发布2023年核保年报。报告显示,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2023年全年承保件数17.8万件,承保保额477.3亿元,人身险保额351.3亿元,重疾险保额126亿元。其中,女性承保件数10.2万件,占总承保件数的58%,女性已经成为保险消费市场的“半边天”。

从理赔数据来看,2023年,女性重大疾病理赔件数和金额较2022年均有所增加。女性重疾理赔件数较2022年提升3.6%,女性重疾理赔金额较2022年提升7.6%,且女性重大疾病的理赔占比明显高于男性,比例为1.3:1。

在重大疾病赔付的原因中,恶性肿瘤高达85%,依然稳居重疾赔付首位。在所有恶性肿瘤理赔中,女性高发重疾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肺癌,而且很多疾病也呈现年轻化趋势。

特定疾病保险提供保障

自2月下旬以来,女性保险产品热度有所提升。除女性消费者自身购买外,也有部分男性消费者购买女性保险送给女友、妻子或母亲当作礼物。其中,包括重疾险和医疗险在内的女性专属保险尤其受到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投保女性专属保险产品及配套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帮助女性减轻因疾病对家庭和个人的财务冲击,同时加强健康管理,有效预防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

以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为例,其可对发病率较高且医疗费昂贵的女性常见疾病,如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提供保障。在具体投保时,业内人士建议,首先需确定保额,建议可根据年收入总值考量,按照年收入3倍以上购买,预算较多者可以额外考虑收入补偿及术后康复费用。

值得留意的是,女性特定疾病保险多为消费型,其保费低廉,针对性较强,不过保障范围亦相对较窄,不能完全替代终身重疾险。女性可对照自己已有的保障项目,查缺补漏,将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与普通的重大疾病险、定期寿险搭配购买。

此外,部分城市在特定时间内推出的女性专属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亦值得关注。以北京女性专属保险“爱她保”为例,2023年5月上线,0-70岁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皆可投保,突破了地域限制,覆盖诸多新市民群体,且无需体检,带病可保。其主要保障包括医保外恶性肿瘤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恶性肿瘤特定药品费用保险金、女性原发性特定恶性肿瘤保险金以及少儿罕见疾病保险金。

根据不同阶段按需购买

值得留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对保险产品的功能需求呈现差异。以30岁作为分水岭,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更偏向保障类产品,而对30岁以上的女性,资产规划和未来养老成为首要选择。

保险人士建议,女性在选购保险产品时,首先应该考虑健康、意外等保障,然后再考虑养老、理财等功能。具体来看,可根据自己各个年龄段不同的保险需求进行投保。“在不同阶段,女性购买保险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可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等因素综合考虑,按需购买。”

其中,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性经济条件相对有限,因此建议她们首选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些保险产品形式以消费型为主。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以及家庭责任的增加,可选择定期寿险、意外及医疗保险、重疾险,尤其是保障女性重大疾病的特定险种。如经济实力允许,还可适当考虑涵盖养老的理财型险种,以安排自己的养老规划。

而对于老年女性,由于保险选择余地变小,可能出现保费与保额倒挂,甚至部分险种难以投保的现象。如果此时仍想获得一定的保障,那么首选意外、医疗类保险以及部分老年防癌险产品。

具体到选购过程中,需要留意的是,首先要考虑社保和已有的保单,切勿重复购买;其次不可过分看重保险的投资功能,要以保险的保障功能为主;再次是选购保险要与家庭收入相匹配。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