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佳的微盘股将被抛弃
来源:深圳商报2024-03-05 08:14

1月下旬,小微盘股出现大跌,市场将其归咎于量化DMA等衍生品的高杠杆。随着监管层表态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强化监管,业内认为,未来高频交易、DMA高杠杆业务或受限,量化DMA规模将减少,其大量布局的小微盘股也难以持续维持去年的强势表现,大部分业绩不佳的微盘股将被抛弃。

所谓多空收益互换(DMA),是私募与券商开展的市场中性策略交易,私募基金多头选择一篮子股票,同时使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获得对冲后的选股收益。

2023年,不少量化私募为追求更高的超额收益,开始向小市值风格聚集。2024年初,市场风格突然转换,高股息板块表现突出,小微盘股持续走弱。在这样的背景下,量化私募DMA、指数增强产品业绩一度大跌。

市场普遍认为,1月底2月初小微盘股出现的流动性危机,主要就是因为DMA产品普遍存在2到4倍的高杠杆,同时又大量的买入微盘股,在市场走弱、流动性缺失的背景下,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此前有机构预计,DMA产品的规模在最高峰时是2500亿元左右,经历过1月下旬和2月初的快速下跌及平仓之后,目前规模预计低于1500亿元。从产品线的角度来看,DMA产品是不允许新增的,这些也都意味着DMA产品整体的规模相对有限。

记者从券商人士处获悉,由于净值大跌,部分量化私募近期在进入开放期后,部分产品遭遇赎回压力。

对此,深圳一家量化私募高管对记者表示,相对而言,量化DMA业务的赎回压力比较大。公司目前DMA业务,主要是指数增强型和套利策略产品,由于最近市场持续反弹,净值修复也比较快,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增强型产品的赎回压力较小,客户总体保持稳定。

“从目前看,未来DMA策略产品规模缩减是大概率事件,”上述量化私募高管表示,这对小微盘股的中长期走势不利。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