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年审结案件15710件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贺觉渊2024-02-23 06:51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在最高法院层面设立的专门化知识产权审判机构,行使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垄断等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的终审职能。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件,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

在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表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她同时透露,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整体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而且涉案标的额日益增大。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郃中林介绍,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发明专利侵权类案件年均增长30.9%;当事人诉请和法庭判赔金额超过亿元的案件日益增多。

同时,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案件技术前沿日益扩展。郃中林表示,2021年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占法庭案件的四分之一左右,2023年已经增长到将近三分之一,而且涉及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型纠纷也在不断涌现,对司法保护规则制度带来更多新的挑战。

此外,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涉外案件占比较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法庭共受理涉外当事人案件1678件,审结1198件。

“涉外案件占法庭案件将近十分之一,凸显了知识产权诉讼的国际性很强。”陶凯元表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的发明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涉外案件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陶凯元认为,结合当前法庭运行的情况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形势任务,未来深化法庭改革重点要采取两方面举措:要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要加强法庭全方位的基础保障,在人才队伍、办公场所、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加强法庭的保障力度。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