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债市场迎来“大单”。
近日,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60亿元5年期熊猫债。据了解,该笔债券是熊猫债市场迄今发行的最大规模的5年期债券。
当前,熊猫债发行放量。数据显示,2023年,熊猫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发行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融资成本低与政策支持是主要原因。预计熊猫债发行仍将维持高速状态。
熊猫债高速发行
近日,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60亿元5年期熊猫债,票面利率2.66%。据悉,这是整个熊猫债券市场迄今发行的最大规模的5年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为新开发银行支持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成员国发展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所谓熊猫债,主要是指注册地在境外的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当前,熊猫债维持高速发行态势。Wind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以来,已有5家主体共发行271亿元熊猫债。根据联合资信统计,2023年,熊猫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发行量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具体来看,2023年共有37家主体累计发行熊猫债97期,发行规模总计1544.7亿元,发行主体家数、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均超过80%,且均创下历年最高。
融资成本低为主因
谈及熊猫债市场的井喷态势,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融资成本低是熊猫债发行放量的主要原因。
“目前跨国企业通过发行熊猫债募资的实际融资成本,比美元融资低了约2.2个百分点。这驱动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熊猫债视为低息融资的重要路径。”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说。
根据联合资信统计,2023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且样本数量较多的3年期AAA级熊猫债样本中,平均固定利率为3.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创下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
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原因。2022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提出,允许发行人将境内募集资金汇往境外,也可留存境内使用,鼓励以人民币形式使用,扩大了熊猫债募资的使用范围。同时,允许发行人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境内发行债券相关汇率风险。
联合资信认为,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熊猫债发行的便利度及灵活性,有利于提升境外发行人在熊猫债市场的融资意愿。
发行品种多元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发行放量的同时,我国熊猫债品种、参与者结构也在不断丰富。
2023年,熊猫债市场涌现了一批GSSS债券(绿色债、社会责任债、可持续发展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的合称),如23中船租MTN001BC(可持续挂钩)、23亚投行债01BC(可持续)、23光大环境GN002(碳中和债)等。在中金固收团队看来,这有利于继续助力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对接,并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探索。
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在境内融资成本保持低位、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熊猫债相关制度法规不断完善以及再融资需求维持高位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熊猫债仍将保持较高热度,未来增长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