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志(香港金融从业者)
除了世人熟知的各种标签之外,香港其实还是文化和艺术之都。只是很多时候,这一面往往被忽视了。
去年12月参访香港立法会时,接待我们的议员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港英时代,香港历史上唯一由当年立法局通过,但未经香港总督签署生效的条例,是《香港电影条例》。当时,港府为了保护港片在圣诞节期间优先在本地上映,在排序上先于好莱坞电影,但遭到好莱坞强烈反对。因此,该条例即便在立法局三读通过后,港督亦未签署实施。
这从侧面可以印证,港府一向重视香港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同时,香港的文化和艺术市场很重要,包括好莱坞都非常看重。
新年期间,笔者前往位于中环的大会堂公共图书馆,顺道去了一下大会堂演奏厅,近距离感受一下香港艺术节的氛围。未承想,香港艺术节都有50多年历史了。这也意味着,笔者平时几乎忽略了香港作为文艺之都的一面,虽然笔者还是经港府刊宪的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范畴的合资格选民。且早在几年前还在香港文化中心听过一场新年音乐会。
在演奏厅G楼大厅,笔者边走边看,各种演出信息目不暇接,等到全部走下来,怀里已经抱着一大堆资料。涵盖电影、歌剧、话剧、舞剧、先锋舞蹈、记录剧场、昆剧、粤剧、京剧、合唱团、重金属交响乐、个人演唱会、管弦乐、钢琴独奏、芭蕾舞、摄影展……感觉收获颇丰。
翻看第52届香港艺术节《节目及订票指南》,发现目录里面赫然是重量级的演出阵容。如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波罗的海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上海昆剧团、上海芭蕾舞团……
第52届香港艺术节将于2024年2月至3月举行,为观众呈献由约1400位优秀海外及本地艺术家带来的逾45场精彩节目、超过150场演出及逾350项相关的“加料节目”、外展及教育活动。2024年2月22日,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将首次带来理查德·斯特劳斯的《拿索斯岛的亚莉安妮》,为第52届香港艺术节正式揭开序幕;闭幕演出将于3月22日由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花样年华》。
艺术节阵容鼎盛,其中有不少著名的经典作品,及众多在国际上备受推崇、获奖无数的演艺名家,且不乏大师级的演出。作为具前瞻性的文化机构,艺术节的另一个目标是向观众推介大胆创新,并有潜力成为明日传奇的作品。同时,艺术节亦继续呈献本地优秀作品,当中不少是由香港精英艺术家担纲演出和创作的。本届艺术节亦继续举办精采多元的“加料节目”和教育活动,一方面丰富观众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通过针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积极培育下一代对艺术的兴趣和认识。
香港艺术节协会副主席卢景文教授表示:“第52届香港艺术节将一如既往,汇聚世界级的顶尖艺术家及表演节目,为观众带来永恒经典和新颖创作交织的艺术盛宴。”
香港艺术节不但是扎根香港的国际艺坛中重要的文化盛事,而且承担着联系中国与世界的作用。艺术节自1973年正式开幕,通常于每年的二三月间呈献众多优秀本地和国际艺术家的演出,同时举办多元化的“加料节目”和教育活动,并致力丰富香港的文化生活。
香港艺术节节目涵盖古典音乐、中国音乐、世界音乐、歌剧、戏曲、戏剧及舞蹈。而艺术节每年呈献的众多国际演艺名家的精采多元化演出,实力可圈可点。
多年来,香港艺术节与知名海外艺术家团体联合制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包括由香港艺术节、香港歌德学院及翩娜·包殊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联合制作的《抹窗人》;由伦敦老域剧院、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与尼尔街制作公司制作,香港艺术节为联合委约机构之一的“横贯计划”之《暴风雨》《理查德三世》;由香港艺术节及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签约的《青蛇》;香港艺术节与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红楼梦》;香港艺术节与芬兰国家歌剧院及芭蕾舞团联合制作的《拉娜》等。
香港艺术节一直扎根香港,每年为本地观众及莅临这一亚洲国际文化大都会的海外人士呈献世界各地顶尖的表演艺术,同时亦不遗余力地培养本地演艺人才,积极投放资源发展艺术教育,激发下一代对艺术的兴趣。
同时,香港艺术节积极与本地演艺人才合作,并致力为新进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艺术节至今签约制作逾250套香港本地原创,包括粤剧、戏剧、室内歌剧、音乐和舞蹈作品,不少创作已在香港及海外多次重演。
香港艺术节亦大力投资下一代艺术教育。其“青少年之友”成立31年来,已为逾82万名本地学生提供艺术体验活动。艺术节近年亦开展多项针对大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包括由国际及香港艺术家主持的示范讲座及工作坊、学生展演、演前讲座、公开彩排及欣赏艺术节演出。同时,通过“学生票捐助计划”,每年提供约10000张半价学生票。
此外,香港艺术节每年还举办一系列多元化深入小区的“加料节目”,如电影放映、示范讲座、大师班、工作坊、座谈会、后台参观、展览、艺人谈、文化导赏团等,鼓励观众与艺术家互动。
恰好笔者也在大厅看到上个月讲座信息,主讲人是电影导演、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舒琪。
此外,香港艺术节亦锐意将共融艺术理念拓展到小区每一角落。由艺术节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联合呈献的“无限亮”计划于2019年开展,通过一系列演出和多元教育及小区外展节目,致力让各类观众均可一同欣赏、参与、拥抱艺术。
香港艺术节本身作为非营利机构,2023财政年度预计收入(包括第52届香港艺术节及2024年“无限亮”)约1.5亿港元,其中港府年度拨款占总收入约12%;约25%来自票房收入;约48%来自各大企业、热心人士和慈善基金会的赞助和捐款;约15%则来自其他收入,包括政府针对捐款和赞助收入而提供的配对资助。
香港艺术节的赞助机构包括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等机构。
为创造更稳健的财政环境和确保艺术节的长期可持续性,香港艺术节基金会于2022年成立,旨在让艺术节在未来进行年度预算以外的大型特别项目。
据康文署统计报告,2022年因新冠感染疫情香港所有演出活动在关闭了3个多月(2022年1月7日至4月20日)的情况下,表演类节目包括各类演唱会观看人数达252.4万人次。
香港文艺活动涵盖香港全境,包括港岛的中环、上环、柴湾、西湾河、湾仔;九龙的红磡、尖沙咀、牛池湾;新界的沙田、上水、大埔、葵青、荃湾、屯门、元朗。
近期,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康文署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联合主办的“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也正在展出。
康文署是香港文体及旅游局下辖部门,专责统筹香港的康乐体育及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和服务。管理14个演艺场地、7所大型博物馆、7所较小规模博物馆、1所电影数据馆、2所视觉艺术中心、2个室内体育馆,及70个固定图书馆和12个流动图书馆。康文署视需求规划兴建新场馆,并举办各类文娱节目,推动香港文化艺术发展。同时负责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并致力推广阅读和文学艺术。此外,香港的公共博物馆及其相关博物馆服务亦属其负责。
基于“竭诚提供优质文康服务,以配合香港发展为世界级大都会及盛事之都”的理想,举行香港艺术节,也应是这个城市的抱负所在。
同时,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也都会大排几千米长龙,有很多人拖着大箱子去买书。从这方面,也可以印证香港人是爱阅读的。同样的情形,我没有在内地任何城市看到过。
这里曾出过金庸、黃霑、王家卫、许鞍华、张国荣、许冠杰、杨紫琼等一批家喻户晓的国际知名的文化名人、导演、巨星。还有很多伴随青少年时期成长的港片、港剧、粤语歌曲。
鉴于此,香港除了国际金融中心等标签以外,它还是文化和艺术之都。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