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哈尔滨头上。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随着春节假期的即将到来,这股旋风必然还会继续刮下去。
在“尔滨”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省市竞相“出招”,主打一个“听劝”。“山河四省”文旅率先下场,“题海战术”“梦幻联动”齐上阵;江苏、广西、甘肃、内蒙古等其他各地文旅也不甘示弱,频频“掏出家底”“喊话明星”。#全国文旅都开始放大招了更是登上抖音热榜,播放量达到7.4亿。
仔细盘点这波文旅热潮,可以发现短视频成了主要“鏖战”平台。透视哈尔滨的出圈,不论是人头攒动的“冰雪大世界”,还是“可可耐耐”的“南方小土豆”,抑或是“公主请上车”的花式调侃,大部分都见诸短视频平台。
数据是最直接的佐证:在抖音,光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相关视频的播放量总和就已经超过了76亿次,相当于全国人民人均刷了五遍。而仅“哈尔滨旅游攻略”这一个词条,就在抖音有超30亿次播放量。
身处其中的网友对“尔滨”的走红出圈最有发言权:除了美景美食吸引人,当地对游客最关心问题的及时响应,是促成此次“出圈”的主要原因。
回溯去年上半年爆火的淄博烧烤,很大程度上也是归功于社交平台尤其是短视频的助力。人气爆棚的八大局,烟火氤氲的灵魂烤串,火车站前热热闹闹的迎来送往……这些丰富饱满的细节,正是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助推了一波波的曝光,吸引游客不停奔赴淄博。
一定意义上,今年冬天这波文旅互卷大戏,可以视作社交媒体时代的又一场营销大比拼,各城市、景区挟自身特色之优势,借助短视频立体活泼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制造了一个个火爆全网的热搜头条。
在河南文旅的视频里,白居易、花木兰、岳飞等河南籍历史人物和少林寺、豫剧、汝瓷等轮番上阵,网友于吉光片羽中看见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河北文旅成功改名,连发75条短视频,宣告“‘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安徽文旅主打起“诗情画意”,江南范儿十足的青砖黛瓦从方寸屏幕中跃然而出……
层出不穷的创意里,不少源自于网友的建议。在抖音热门视频里,不时可以看到家乡网友为自家文旅出招、鼓劲,“这么好的东西你不拍”“赶紧起来‘抄作业’”,体现的不仅是对家乡的热爱,也充分展示出大家对文旅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期待。
这就是短视频给文旅营销带来的优势:新、奇、短、快,简单、直接、动态、灵活,以最低的成本,将地方风物的精华展现出来。外地网友不用亲自到达现场,就可以在声光化电的展示之下,提前感受当地的美好;本地网友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用镜头展示身边的美食美景,为家乡挖掘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文旅亮点;各地文旅部门也有了一个“整活”的平台和机会,创新传播思路,提升宣传推广的影响力。
一个佐证是,在哈尔滨的带动下,各地文旅纷纷加强了在抖音的传播。从1月8日至14日,26个省级文旅厅账号在抖音累计发布视频1300+,涨粉585万,累计登上抖音热榜超过300次,在榜播放量29.8亿。海量播放数据带来的游客数量与地方声誉提升,由此可以想见。抖音成为带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关键渠道。
近年来,不少城市和地方通过短视频、直播一跃成为网红城市。这一方面得益于短视频、直播的直观性和即时性,使得城市形象和地方风物传播更加迅捷高效、直观可信,另一方面也和地方政府尤其是文旅部门大胆创新政务传播方式密不可分。依托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色和规律,各地以新媒体玩法打破常规,成为打造城市特色文旅品牌、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的有效途径。
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蛰伏之后,旅游业真正进入了复苏阶段。不论是有淄有味的淄博,还是滨至如归的“尔滨”,都已饱尝了流量的“甜头”。所谓“乘着顺风,就该扯篷”,尽管一座城市的出圈有其偶然性,但在短视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各地文旅部门不妨充分利用好这一媒介,精心制作,主动出击,以制造更多的淄博、“尔滨”。(编辑:张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