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近段时间来,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微短剧,成为深受网友喜爱的“赛博榨菜”。节奏进度很快,每每进入关键情节,就会出现付费页面——花费1块钱,快乐5分钟,99块钱刷完100集。相较在其他平台观看电影或电视剧,这样的微短剧性价比着实不高,但仍有不少人愿意为之买单。一些爆款微短剧,制作成本就几十万到百万元之间,拉动的营收却达千万元级别。站在盈利新赛道的微短剧,到底是炙手可热的“财富密码”,还是诱导消费的“收割陷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微短剧,顾名思义,单集时长不长,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以及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从2013年前后打开互联网文化潮流大门,到如今各大视频平台纷纷进驻短剧剧场,10年间,网络微短剧的土壤里不仅长出了体量庞大的原生内容,还日益成为热度飙升的视频行业新风口。有调查显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373.9亿元,较2022年同比上升267.65%。国内微短剧播火之后,各大短剧制作商、网文游戏出海厂商等纷纷在海外市场上线短剧APP,将微短剧的“火”推向海外。
短视频平台上的小程序剧 图片来源:宁波晚报
人物个性鲜明、剧情反转多变、“前方高能”密集……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视听形态,微短剧体量轻、时长短,看剧时间成本较低,能够成为缓解时间焦虑的镇静剂;追求“爽”与“甜”的简单剧情让观众无需费脑,为压力情绪提供了出口,自然容易“上头”。
此外,微短剧灵活的传播形式蕴含着与内容行业其他品类联动的可能:一些微短剧已经成为网文IP的“孵化器”,拓宽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新路径;一些微短剧打破单向接受,增加动漫、游戏等元素,衍生出观众参与感更强的网络互动剧;还有一些微短剧结合科普、辟谣等知识类信息传播公益内容,趣味性更强、接受度更高。在信息更多、更爆炸,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多元、更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是短视频向高阶的递进,既符合人们填补碎片化时间、获取情感认同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视频内容节奏拖沓、缺乏完整性等问题,契合了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风靡背后,当下的网络微短剧市场仍还存在不少亟待厘清的问题。制作预算低、筹备时间短,大部分3天“水”完剧本,一周完成拍摄的微短剧,很难不被贴上“粗制滥造”的标签,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冲击。而剧情套路化、人设模式窠臼化,密集“爆点”层层包裹下的薄弱剧情,底层逻辑还是贩卖焦虑、制造对立的“流量密码”。加之播放平台相互引流、跳转,“圈钱”形式多样、处处是“坑”,被消费者频频吐槽“吃相难看”。
不可否认的是,微短剧发展过程中,商业化探索是重要一环,爆火的微短剧不可能“赔本赚吆喝”。但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形态和文化消费品,微短剧仍然需要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事实上,不论是短剧还是长剧,横屏还是竖屏,只有立足讲好故事,去除内容水分,让人物有成长、故事有发展、画面有美感,才能真正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逐渐发展成为风口产业的微短剧行业,正在告别无序扩张,接受力度更强的监管。自2022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2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面对监管,各大平台一方面封禁违规短剧内容及账号,另一方面提高投流门槛、切断外链,平台的广告营收会短暂下降,但换来的是对内容风险把控以及端内的短剧付费生态的加强。风物长宜放眼量,多措并举之下,微短剧的规范化、精品化发展,值得期待。
这正是:
剧不在长短,质量方为生命。
屏不论横竖,干货是必需品。
大家晚安!
(文|曹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