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受美联储加息等外围因素扰动,恒生指数跌至近10年来的低位。港交所面临估值低、流动性不足、融资难等压力。
挑战之下,改革先行。2023年,港交所推进一系列改革,涉及上市规则、交易机制、数字化基础设施等,改革举措持续推出,意在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对更多优质企业和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改革要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来打击炒“壳”行为,鼓励投资者做价值投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提升整体上市公司质量、鼓励现金分红。
香港创业板改革启动
2023年,香港市场新股数量及融资金额较上年双双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共计70家;融资金额共计约463亿港元,而2022年全年融资金额共计1046亿港元。
不过,港股IPO市场出现年末行情,仅2023年12月份已有14家新股上市,数量占年内新股总数的20%,是年内单月上市数量最多的月份。2023年12月29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2月22日更是迎来君圣泰医药-B、集海资源、澜沧古茶、泛远国际等四只新股同日上市。
内地企业已逐渐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角色。一方面,上述70家新股中,有67家为内地企业。另一方面,自2023年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备案新规”)实施以来,港交所成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的主要选择。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截至去年12月28日,已有171家企业提交备案,其中117家企业的目的地为港交所。并且,在已完成备案的80家企业中,拟赴港上市的有54家。
据德勤预计,2023年港交所IPO募资额将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列第六。此前2018年、2019年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排名第一,而2022年港交所名次跌至第四位。
去年3月31日,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设第18C章,为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自第18C章推出以来,目前仅有2单递表企业,即黑芝麻智能、晶泰科技,并未达到市场预期。
而改革举措持续推出。港交所GEM(香港创业板)上市改革已启动,新的“简化转板机制”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持续推进互联互通
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对中国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对外开放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连接离岸与在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也不断升级和优化。
2023年以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全年新增最多10个交易日;沪深港通标的迎来大扩容,新增1000多只标的股票,且将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此外,港交所推出了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领先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表示,未来还将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港股人民币计价交易,同时将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和A50期权产品,并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
此外,港交所不断构建全球互联互通。2023年11月29日,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在港交所上市,这是亚太区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股票的ETF。中东资本加速涌入港股,在去年12月份,卡塔尔投资局拟以近16亿港元认购金蝶国际股票,阿布扎比主权基金CYVNHoldings向蔚来追加22亿美元投资。
杨德龙表示,随着经济增长预期增强,预计2024年港股市场信心会大幅提升,届时更多海外资金将回归。
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2023年以来,港股市场承压,面临流动性不足、估值过低、融资难三重难题。据港交所官网数据,2023年前11个月的日均成交额为1056亿港元,其中11月当月的日均成交额为956亿港元。
从个股来看,流动性不足的压力更加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9日收盘,有822只个股年内日均成交额不足10万港元,有76只个股年内日均成交额甚至在1万港元以下。
为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8月29日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施政报告,专责小组提交的报告中,包括促进海外发行人上市、便利上市人回购股份、维持恶劣天气下交易、优化交易机制和拓展市场推广等,以及未来继续优化市场等建议。
目前来看,港交所已持续响应上述建议,并推出改革举措,包括维持在恶劣天气下交易、引入库存股便利更多公司回购等。
在优化市场生态方面,港交所亦频频出手,加速劣质股出清。Wind数据显示,去年全年58家港股退市,其中44家公司被港交所强制摘牌,显示出其净化市场生态的决心。
高合资本合伙人孔庆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议对上市公司回购以及港股通购买减少限制,但可以将分红作为标准,对无理由不分红的公司进行引导。
此外,孔庆勋认为,对于最小交易单位、最小报价单位等细节也应当减少限制,这有利于中小市值公司恢复基本的流动性。而对于扰乱市场的“老千股”,也应当引入举报奖励机制,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引导资金长期持有优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