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券时报30周年引发的思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孙博2024-01-01 16:55

无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机构还是个人来说,30年都是值得认真回顾的历程,如果是和举足轻重的事件结合在一起,那就更有意义了。

证券时报的30年,基本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经波折、蹒跚前进的30年,不论持什么样的立场,应该都不能否认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证券时报作为中国证券市场领域举足轻重的存在,始终站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沿,为我们带来及时、准确、全面和有深度的信息。而这恰恰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最需要的要素。无论是市场的交易者,还是市场研究者,甚至政策决策者,离开了充分、有效的信息,都不太可能形成准确的判断。

而我自己恰恰就是在这30年里,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银行从业人员,期间做过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也长期致力于科技金融及普惠金融工作,再到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每个阶段都与证券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认知也在纠正无数谬误看法的过程逐渐清晰,这一切不得不感谢证券时报提供的信息。

其实,面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得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本问题,很多错误认知也是由此而来。时至今日,再去看时,对证券市场相关问题的很多看法,连自己都忍不住哑然失笑了。比如,初始之时,对证券市场还只有似是而非的基础知识,便觉得股市的存在不过就是服务于上市公司融资的,一旦发行上市,资金募集到手,后续于上市公司何干?后来,也思考过股市边缘化的问题,觉得和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丰富的内容比,直接融资本身就应该居于配角的地位。面对市场的涨涨跌跌,当然也探讨过该涨该跌、怎么涨怎么跌这样的具体问题。

当然,在学习、工作成长过程中,有了愈加清楚的认知,即人类社会当然不是必须有证券市场,但任何希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离开证券市场。

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就有所研究。在他看来,股份公司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股份方式促进资本集中,突破单一资本积累数量有限的限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这一定意义上就是私人领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有股份公司必有用以获取股息索取权的股票,在金融市场中的买卖形成了股票交易。简言之,股票市场是为股票交易服务的,股票交易是为股份公司服务的,股份公司是实现企业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技术创新时,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就必然产生了,即使面临姓资姓社这样大是大非的争论,也没有阻碍我国股票市场的应运而生,背后的驱动力就在于此。大道至简,这样的简化理解至少可以说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最核心的内涵。

九十年代初证券时报创刊之时,中国的股市还处于初创阶段。30年来,证券时报可谓见证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拔节生长,沪深股市也从各不足10只股票发展到如今涵盖了超5000家的上市公司群体,资本市场亦从单一市场发展到多层次市场。这期间证券时报纸上波澜,笔底春秋,给读者提供了窥探时代发展的镜头。证券市场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发展背后,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两者同频共振。

诚然,在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证券市场的意义已远不止于此。证券市场仍然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甚至新质生产力的渠道,但面对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赛道的激烈竞争,证券市场本身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了。

正如证券时报作为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的愿景——“守望资本市场 推动社会进步”,证券市场如何推动“进步”才是核心要义。

对此,作为银行领域的工作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首先,证券市场能否吸纳更多国际国内资本进入,直接影响着用于推动创新的资本规模,而市场提供的优胜劣汰、用脚投票机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推动力量,不能持续开展创新的公司只能面临被资本抛弃的局面,从而形成资本驱动创新的良性机制,进而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推动更高水平创新。

其次,证券市场还是银行体系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银行和证券市场关系不是曾经以为的“有你无我”互相替代,银行需要从证券市场发掘所需要的稳健、成熟企业做为信贷客户,也希望把自己服务的中小微企业推到证券市场,吸引更多资本共同驱动发展,为其信贷资产加厚安全垫,还可以拓展与证券市场相关的金融服务。

再次,资本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形成的财富积累机制为国家基础保障体系的巩固提供可靠的途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社保基金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基金保值增值进而更好保障退休等人群的基本生活,助力社会稳定。

最后一点,证券市场也是提升社会消费水平的有效手段,在社会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中,绝对收入水平的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收入预期,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资产性收入增长预期是激活和维持消费信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显然,证券市场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毫不夸张地说,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串起了从科技到市场到消费再到风险防控的完整体系。与之对应的,推动市场发展需要系统性的措施,而不是零碎的政策改变。站在今时今日全球证券市场与我国市场的对比角度,所需要的系统性举措都需要坚持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基本导向:以法制化保护证券市场所赖以生存的信用机制;以市场化引导投资者基于充分、真实信息做出的投资决策并推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以国际化的开放吸引全球资本参与,为上市公司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于是,一旦形成良性循环,证券市场就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尤其是对于化解当前经济面临的诸多困难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拓宽空间。

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样的局面,也相信证券时报会继续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市场发展。(作者系国有银行风控部门人士)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