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少朋2024-01-01 16:26

初识证券时报时,我还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平时会看各种读物。虽然当年互联网已经兴起,但我平时仍爱阅读纸质版的人物传记和综合性报纸。

大概在2010年夏天,我在上网时读到一篇证券时报多年前发表的评论稿《谨防踏入巴菲特陷阱》。该文强调,脱离开美国过往40年那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环境,脱离巴菲特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模仿巴菲特就必定成为东施效颦。当时全球还处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刚读完了“股神”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那篇评论让我对巴菲特有了更加立体的评价,也引导我对证券时报有了初步了解。

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人,总离不开大范围阅读,尤其是权威的严肃媒体。巴菲特和搭档芒格都是喜欢阅读之人。“股神”小时候就当过报童,成年后常常把自己埋在书卷和报告之中。早期,巴菲特投资的一些媒体获益颇丰,《奥马哈太阳报》还曾因为巴菲特的大力参与获得普利策奖。

看过巴菲特的传记后,我对投资和读报的兴趣更浓了。虽然没有精力阅读媒体刊发的每篇文章,但证券时报披露的各类监督性报道以及部分投资观点,让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毕竟有太多的财经新闻首发来源就是证券时报。

坦率地讲,当下“鼓吹”价值投资者容易被嘲笑,但我认为,追求业绩持续向好、管理层可靠、长期稳定分红、价格合理的股票应该是基本的投资逻辑。近两年来,各种“茅股”的滑落,让我对价值投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毕业至今,受制于本金较小和生活开支压力,我虽然没有通过股市赚大钱,但平均每年百分之七八的收益率也让我感到安心。

风险意识并非杞人忧天,只有“流血”了才能体会到“肉痛”。投资总会有风险,需要寻找安全边际。一些经营爆雷、业绩不佳的股票,往往还通过各种小动作,欺诈广大投资者。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同时也需要股民擦亮眼睛,时刻提防危机,防患于未然。从宏观领域来讲,安全边际就是要求我们防范系统性风险。

丰富的现实案例总是最好的投资教材。见过了太多的风险,才能发现稳健收益的可贵。过往30年,证券时报参与报道过难以计数的资本市场“爆雷”事件,如乐视网、雪松集团等,对于投资者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每次回想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报道,都会感到不胜唏嘘、心有余悸。如果没有看到这些案例,我恐怕也会无知者无畏,最终一不留神输个底朝天。

2023年7月,我读到证券时报发布的《三个理由告诉你:为何中国资本市场充满机会》稿件,其中谈到了巴菲特提出的“子宫彩票”理论。巴菲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投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出生在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中了“子宫彩票”,成长过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本配置机会。这篇稿件给了我很大的思维冲击。

1995年10月,巴菲特在游览中国三峡地区时对当地的纤夫深表同情。巴菲特觉得,因为纤夫们出生在中国贫困的山区,没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然而,将近30年过去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巴菲特控制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有投资中国公司。而根据媒体报道,当年在三峡地区赤膊拉纤卖力气的余拱让后来还盖起了7层的小楼,十多年前巴菲特重游中国时两人还见了面,这无疑就是“势”的力量!

当前来看,虽然全球各种地缘事件频繁扰动,超预期风险因素尚存,但中国资本市场整体来看仍然充满机遇,这种机遇是勤劳肯干的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赢得的。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过往经验已经证明:永远不要做空中国。

祝愿证券时报继续瞭望全球资本市场,一如既往提供高质量的优秀报道,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好伙伴。(作者系杭州互联网从业者)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