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30年:数字时代的蜕变与崛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星2023-12-28 13:41

2008年,正值第二次互联网大潮席卷全国,中国财经媒体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彼时,证券时报尚未拥有自己的网站,为了夺取在新闻报道和信息披露领域的互联网制高点,报社领导决定重新构建证券时报的门户网站。这一决定,开启了证券时报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的初次转型;这一时刻,应该也是证券时报30年辉煌历程中重要节点之一。而我有幸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刻加入证券时报,成为报社网站深圳研发团队的首位成员,参与并见证了证券时报网站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加入报社前,我对媒体采编领域的理解尚浅,作为一名纯粹的IT从业者,面对时报这个媒体巨头,内心多有忐忑。然而在与分管领导的首次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殷切期望以及建设一流网站的坚定决心。宫总那句“欢迎,我们一起做点事情”成为我与证券时报的故事开篇。

2009年,承载着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的创业板顺利推出。我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组建深圳网站研发团队、升级采编系统、全新开发新版证券时报网站,并顺利上线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这些对于当时还只是光杆司令的我,每一项都是艰巨任务。

时间紧压力大,要确保招进来的每个员工立马能干活,组建团队必须“快、准、狠”。为此,我动用一切资源,锁定招聘对象,厚着脸皮从老东家挖来好几个人。幸运的是,在短短一个月内,由前后端研发人员、测试人员、UI(人机交互)设计人员组成的9人小团队迅速崭露头角。随后我们开始了需求对接、功能梳理、研发测试等工作,小小的会议室见证了团队从最初的9人到后来30余人的成长历程。

2009年8月,新版证券时报网正式上线,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成功通过证监会审核成为创业板法定信披平台。此后,这个寄予数字化转型厚望的“种子”产品在众多关注下茁壮成长,特别是随着时报会客室、时报快讯、财苑社区等多个名噪一时的王牌栏目相继推出,证券时报后来者居上,风头势不可挡,国际Alexa(阿莱克萨)排名一度达到300多名,日用户访问量过百万,与东方财富网并驾齐驱。时报快讯更是成为当时BAT(百度、阿里、腾讯)的首选权威信息来源。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环境里,证券时报立足深圳的市场优势,增强了转型的务实态度。管理层敏锐的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让证券时报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的成功转型。这一变革并非只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种对未来的高远立意。证券时报本着“守望资本市场 推动社会进步”的理念,站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潮头,与时代同进步。

为促进网站更好地发展,2011年报社领导决定将域名由原来的secutimes.com更改为四字域名stcn.com。通过国际域名查询,我们发现stcn.com在一位韩国人手中。由于语言不通,早期沟通比较特别困难。好在经过几轮邮件来回,对方同意转让,并将价格从原本的5000美元成功降至2000美元,随后证券时报网站正式启用stcn.com域名。

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媒体崛起的驱动力,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前期的研发实践,我们培养了一批产品研发核心技术骨干。大家共同努力,致力于技术研究,创新产品设计,不断提升证券时报网自主研发水平。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推动证券时报网从传统媒体向技术输出型媒体的演变。此后,我们还承接过集团内期货日报、国际金融报的一些开发任务,让更多人认识到证券时报网不仅是新媒体网站,而且在技术研发方面也颇具实力。

2014年,我告别了时报,与时报共同奋斗的日子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我对这段时报情缘充满感激之情。证券时报为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在这里我深刻领悟到技术与媒体融合的力量和魅力。

这些年,我一直持续关注着时报的发展壮大,证券时报从“新媒体”到“全媒体”再到“融媒体”一路走来,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传媒集团,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国资本力量。站在30周年的节点,对时报的祝福从未停歇。愿证券时报在数字时代持续腾飞,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感激过去,期待未来。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